7月金融数据解读:M2-M1剪刀差持续扩大,揭示经济货币供应结构新动向! 原工行现券商 资本市场资深人士 拥有100%股权公司 李振海 一、金融数据概览:M2与M1增速分化显著 最新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7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3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3%,而狭义货币(M1)余额则为63.23万亿元,同比下降6.6%。这一数据对比鲜明地揭示了M2与M1之间增速差异的持续扩大,即“剪刀差”现象加剧。同时,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87万亿元,同比减少3.22万亿元,显示出实体经济融资环境的变化。 二、M2-M1剪刀差扩大的深层原因 货币扩张节奏审慎调整:在监管层“挤水分、防空转”的导向下,货币政策的实施更加审慎,导致货币扩张节奏放缓。M1增速的持续负值更是凸显了企业活期存款减少、资金流动性降低的现状。 企业活期存款变动显著:M1作为单位活期存款的主要体现,其下降反映了企业资金运用的变化。部分企业通过非正规手段获取的高收益活期存款被规范后,资金开始向理财产品等其他渠道转移,进一步影响了M1的增速。 财政性存款对M2的支撑:尽管7月财政性存款有所增加,但对M1的提振作用有限。这显示出财政政策在货币供应结构中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广义货币层面,而未能有效激发狭义货币的活力。 资金活化程度亟待提升:当前经济环境下,资金活化程度不足,企业投资生产意愿不强。这既是M1增速下滑的原因,也是未来政策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社会融资与经济影响分析 社融增量减少反映融资需求偏弱:前7个月社融增量的同比减少,直接反映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疲软。这可能与宏观经济环境、政策调整以及市场信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贷款结构变化揭示市场需求:从贷款结构来看,住户贷款和企业贷款的增长态势各异。住户中长期贷款的增加可能与房地产市场支持政策有关;而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的增加,则可能反映了企业对短期资金需求的迫切。 四、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未来货币政策应继续采取降准、降息等宽松措施,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加强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资金空转和金融风险积聚,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经济的平稳运行。 提振市场信心与预期: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提振企业和居民的信心和预期。这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还能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综上所述,7月金融数据中M2-M1剪刀差的持续扩大不仅揭示了当前经济环境下货币供应结构的复杂变化,也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策层面需要持续发力,以应对挑战并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