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胡玫:我愿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再度热议《红楼梦》|对话

新京报 2024-08-15 13:57:38

导演胡玫刚开始筹备电影版《红楼梦》时,有一大批反对者,“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但胡玫觉得事在人为,这件事是必须得做的,也是值得做的,要不然就会留遗憾。

2006年,胡玫和创作团队开始打磨剧本,直到10年过去了,剧本才通过。2017年,剧组开始在全球海选演员,一年后开机。“这确实是万难的一件事,充满了挑战,但也是非常有趣的过程”,胡玫觉得,如果《红楼梦》能够改编成功,是功德一件,可以让年轻人重新回到书桌前去看这部名著,感受这部文学作品带来的文化自信。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用了十年时间打磨剧本。

在改编上,胡玫提出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定位要面向当代观众,要拍一部青春版红楼,并确立了“阴谋与爱情”的主题,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创新。然而,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难免会引发一些争议,忠于原著与创新之间如何寻求最大公约数、在如此浩瀚的内容中如何做出取舍以及经常被观众诟病的演员选角问题,这些问题,胡玫导演必须要面对。

在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8月16日上映前,新京报专访导演胡玫,请她针对这些争议作出回应。她表示,自己从未畏惧过改编所带来的争议,反而很乐意看到观众有不同观点的讨论。她拍摄这部电影最大的初衷,正是想让《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可以再度被公众热烈讨论,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于《红楼梦》的理解亦是千人千面。即便这部电影改编存在不足,她也愿意抛砖引玉,激发更多人对《红楼梦》的深入了解与再创造,期待未来更多佳作涌现。

[改编]

拍一部青春版《红楼梦》,确立了“阴谋与爱情”的主题

新京报:其实现在的大部分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是没有读过《红楼梦》原著的,可能连87版电视剧也没看过,对于这部人物众多,又没有太多戏剧冲突的作品,改编的思路和方向是怎样的?如何让现在的年轻观众看懂并接受?

胡玫:现在短视频时代,大家的欣赏习惯全部变成了碎片化,能去读一本沉甸甸的《红楼梦》的,确实是凤毛麟角。但是《红楼梦》这么动人的故事,应该传承下去,这是我的一个梦想。所以我们这一代想要拍《红楼梦》的时候,我的定位就是要面对当代人,我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追寻一种青春红楼(特色),在不丢失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在一些审美视觉上做一些创新。创新是必须的,如果没有创新,今天再拍《红楼梦》就没有意义。

新京报:导演觉得这一版的《红楼梦》有哪些创新?

胡玫:作家王蒙同志第一次看《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样片)的时候,一直在哭,他看完之后说了一句话,他说:“胡玫,你把‘贾坑林财’作为明线来写,这是一个创新”。贾府把林黛玉家的钱财贪了(暗指贾府贪掉了林黛玉之父林如海死后的遗产),但这钱去哪了,并没有讲明。我们电影中把这事儿挑明了,有句台词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是说这个家族已经没落了,钱库都空了,朝廷还在抽他们的税,他们还要修大观园,这个钱从哪里来?我们就把这个谜写到了明面上,这符合逻辑,也使得贾宝玉的爱情变成了经济利益和政治势力相互勾结的阴谋(的牺牲品),也就确立了“阴谋与爱情”的主题。还有就是刚才提到的确立了青春版的《红楼梦》,这两点清晰了以后,我觉得这个片子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有了当代翻拍的价值。

“刘姥姥进大观园”剧照。

新京报:“刘姥姥进大观园”是观众耳熟能详的典故,但在电影中这一段落感觉可有可无,对“阴谋与爱情”的主题没有太大帮助,导演是怎么考虑的?

胡玫:没有看过《红楼梦》原著的人,可能会有这种问题,因为本来都是顺着“宝黛”的爱情展开,但中间突然出现了长达4分半钟的“刘姥姥”,就不理解。其实“刘姥姥”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作为全片中唯一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人物,二是我试问下自己,我拍了一部《红楼梦》,里面没有刘姥姥,所有的红学家会过得去吗?连焦大我都不敢不提,必须得有,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我也要把他穿插进去。

新京报:因为篇幅所限,导演也舍弃了很多东西。

胡玫:《红楼梦》里优秀的东西太多了,像“宝玉丢玉”,之前有很长一段落,1962版的越剧《红楼梦》,光这一段就有一个多小时,贾政打他儿子,那是太庞大的一段戏了,最后我们想了半天,把贾政这一部分撤掉了,还是从总体角度考虑,电影很怕拍得特别散,一散就没有线索,观众就很难再看下去。为什么大家都很怕改编《红楼梦》,因为《红楼梦》就是这个问题,它洋洋洒洒,一百二十回里面真正能够提炼出的“宝黛钗”的爱情段落其实非常少,我们可能就删了一两段没用,全片中基本上都用了。

新京报:电影是以林黛玉第二次进贾府来开启整个故事的,这个开头是谁想到的?

胡玫:这是编剧何燕江(曾参与《汉武大帝》《乔家大院》等剧集的剧本改编)提出来的,他坚持从林黛玉二进贾府开头。我当时觉得可能吗?谁写《红楼梦》不都是(从林黛玉)初进大观园开始,而且王熙凤初见林黛玉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经典出场,竟然给拿掉了。电影中,王熙凤也有(标志性的)笑声,但不是初见黛玉的经典段落了。前几天,仲呈祥先生(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在理论研讨会上提出来,说任何百分之百忠实原著的改编,必定是失败的,真正好的改编一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觉得这是他给我的一个最好的评价。

[拍摄]

“黛玉葬花”最难还原,但也是最灿烂的段落

新京报:这部电影的时长只有116分钟,相对于一百二十回的原著来说,这个不到两小时的时长是如何确定的?

胡玫:我们最初是想分为上、中、下三部拍摄,后来变成了上、下两部,再到后来变成了一部。其实你可以拍三个小时,两个半小时,为什么确定两个小时,因为我自己在看一部文艺片的时候,如果时长超过两个小时,看起来就有点儿费劲了。所以我觉得注意力最集中和效率最高的时长应该在两个小时之内。

导演胡玫(中)在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拍摄现场。

新京报:《红楼梦》中有很多经典名场面,除了刚才提到的“刘姥姥进大观园”,还有“太虚幻境”“元妃省亲”“宝钗扑蝶”“黛玉葬花”等,哪个场面最难还原?

胡玫:我觉得《红楼梦》最不能拍的、最可怕的段落就是“黛玉葬花”,但是大量的经验告诉我,凡是最难的地方一定是最灿烂的地方,所以我就咬住它好几年不放,就是想不清楚,一小女孩背一个扫把在那儿啪啪扫地,然后坐那儿就哭,我怎么都没法拍。太难了,因为电影要靠影像说话,要有审美和视觉冲击力,将文字变成超出别人想象的画面。在改编初期,我们压力巨大,感觉有座山压在我的心头,真的是彻夜难眠,就是想不明白“黛玉葬花”要怎么弄,因为在之前没有人这样做过,就是打开了三面墙,走出了中国古典园林,走出了小土包,用一种上帝的视角给你展开,甚至于桃花后面就是冰天雪地的雪山,把它和片头(贾宝玉在雪原)做一种呼应。

在导演胡玫看来,“黛玉葬花”和“宝玉出家”两个场景是一种呼应。

新京报:好像当时团队还去了西藏林芝的桃花节取景拍摄?

胡玫:当时我们分镜头剧本都没弄完,什么都没有,就听说西藏林芝有个桃花节,其实这桃花节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团队几个成员就直接去了,先拍了再说。其实这个东西,你说胆量也好,运气也好,都说不准,结果就是他们意外地拍到了冰河和冰川,当时他们还纠结租哪种无人机,大的无人机一天要5万,小的一天要1万,最后纠结半天,用了大的。回来之后,我一看拍摄素材,一下子就刺激我产生了灵感,明白怎么用,也特别感谢郑伟的好莱坞视效团队,最后桃花这场戏是在特效棚里拍的,花了有一年时间,也是很成功的。

新京报:之前网上流出一张秦可卿在“太虚幻境”中卧在玫瑰花瓣中的截图,网友们争议比较大,有说致敬《美国丽人》的,有说低俗的,导演对此有什么回应?

胡玫:我没有觉得低俗,“太虚幻境”这个桥段对于贾宝玉来说其实挺重要的,这是他情窦初开,性意识觉醒的时刻,我当时想了半天也绕不过去。其实电影里的描写已经很干净了,之前我们还剪掉了一些新的镜头,也蛮可惜的。在“太虚幻境”中,秦可卿是贾宝玉的性幻想对象,但贾宝玉醒来之后,实际上的性启蒙者变成了袭人。我觉得,这是《红楼梦》厉害的地方,掰开了揉碎了讲人性,把人性所有的东西都赤裸裸地挖出来,我觉得挺好。《红楼梦》本身也是中国的一个性学经典著作,现在年轻人也应该增加些性教育。

新京报:对于《红楼梦》的电影改编,其实内地特别少,可能比较经典的就是1989年谢铁骊导演拍过6部系列。所以,对于这部经典改编在当下市场上的反应还有待检验,导演对于这部片子的市场表现有什么期待吗?

胡玫:我觉得我们创作者不能有太多的负担。我们的立足点是给当代观众看的,我的目的是否达到了,是否真的把原著的精神放进去了,是否把它的主要情节提炼出来了,是否能够讲成一个好看的电影,是否在视觉上在音效上能够吸引到今天的观众,让他们能够得到审美的满足,我觉得这是我要做的,剩下的就是交给市场。

“元妃省亲”是影片的高潮,剧组对现场置景的年代感进行了极为考究的设计,大量的角色服装都是纯手工刺绣、手工染制。

[选角]

没找到贾宝玉之前,我对拍这部戏都没有信心

新京报:这部片子的一些演员经历了海选,当时海选过程顺利吗?

胡玫:2017年我们海选了两万人,最后选出来还能看的有两三百人,有些也都比较离谱,20岁上下求职找工作的都有,有一个人报名报了90多次,找不着工作,上我们这儿找工作来了。后来正好赶上1月份艺考,我们就去到各个院校找选艺考生,派了一些人拿着手机拍下来,饰演晴雯的马菲就是艺考的时候被选中的。还有饰演袭人的杨祺如,好多人看完片都很喜欢她,后来就推荐她去演了《中国机长》(饰演空姐)。

边程和张淼怡在影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分别饰演贾宝玉和林黛玉。

新京报:在没有选出“宝黛钗”三位主演前,你对拍摄这部片子心里有底吗?

胡玫:这三位也是通过海选出来的。当时边程(饰演贾宝玉)才14岁,其实在没找到边程之前,我真的对拍这部戏都没有信心,因为你没有合适的演员,你找不着一个贾宝玉,你怎么办?当时把我们急的,我们就把选择范围从大一的学生降到了高二、高三,直接到高中里边的艺术类学生里去挑选。

新京报:据说导演有让年轻演员去看87版中演员的表演,你觉着这样做对他们帮助大吗?

胡玫:对,当时有要求他们看,会有老师提问的,你看了吗?看到第几集了?每天都有记录。我觉得真的是要反反复复地看,那些演员真的是让人记忆犹新,但是你不能要求这些孩子完全去模仿他们,不能完全东施效颦,也要有自己的创造。

新京报:对于经典名著的改编,演员的选择经常被观众诟病,再加上还有87版的珠玉在前,导演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胡玫:演员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在视觉上,这个演员出场不能够征服观众,不能够让观众一眼就相信他(她)或者喜欢他(她),那这片子就完蛋了。你说张淼怡(饰演林黛玉)从形象上看,她并不是貌若天仙,多么漂亮,但是她有独特的味道,这个味道就是她灵魂深处的这种气质,她是和黛玉有契合的,这一点特别难得。你不可能让演袭人的演员杨祺如来演林黛玉,她也非常可爱,但是她可能演林黛玉吗?想想还是不对的。其实有好几个选择可能演林黛玉,但是挑来挑去张淼怡在这些人里无疑是最合适的。

新京报记者滕朝

0 阅读:37

新京报

简介:新京报2003年11月11日创刊,是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