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太久是什么感觉?2018年,104岁的科学家,在家人的陪同下远赴瑞士安乐死,在30秒后突然睁开眼,语出惊人,让人哄堂大笑。 主要信源:(央视网——《104岁老人来到“协助自杀”诊所完成“去死”的心愿》) 古道尔出生于英国伦敦,移居澳大利亚后,他在学术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成为植物学和生态学领域的权威。 退休后的他依然精力充沛,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享受着掌声和鲜花。 然而83岁那年被吊销驾照的经历,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 身体机能的衰退让他不得不放弃热爱的运动和戏剧。 2018年一场意外摔跤更是将他困在了轮椅上,曾经的活力与激情,被病痛和无力感一点点吞噬。 “如果腐朽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我的意志,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古道尔开始思考死亡的意义。 对一个经历过百年风雨看尽世间繁华的人来说,死亡或许并非终点而是一次解脱。 他决定选择安乐死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安乐死一个沉重而充满争议的话题。 有些人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如何结束生命的权利,尤其对于那些忍受病痛的人来说,安乐死是一种解脱和慈悲。 反对者则担心安乐死会被滥用,可能会对脆弱的生命构成威胁,也违背了生命的神圣性。 古道尔的安乐死之旅并不平坦。 由于澳大利亚法律禁止安乐死,他不得不远赴瑞士寻求“生命之旅”组织的帮助。 这一决定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更需要面对来自社会、法律和伦理的多重压力。 筹集资金、办理手续、安抚家人古道尔为自己的死亡做着最后的准备。 2018年5月10日在家人和医生的陪伴下,他躺在瑞士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平静地迎接最后的时刻。 他选择了贝多芬的《欢乐颂》作为自己的“送终曲”,希望在音乐声中安然离世。 然而就在药物注射30秒后,原本已经闭上双眼的古道尔却突然睁开了眼睛,用虚弱的声音问道“怎么这么慢?” 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是药物失效还是生命的最后一丝执念? 没有人知道答案。 最终古道尔在平静中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生命谜题。 古道尔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权、生死观和老年人社会关怀的深度思考。 在全球老龄化趋势下,如何让老年人活得更有尊严,更有质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议题。 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和精神支持,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同时也需要更加开放地讨论安乐死问题,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探索更加人性化的生命终结方式。 古道尔的生命之旅已经结束但他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如何活得精彩如何走得坦然,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人生课题。 也许答案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厚度。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