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有超过二十个国家的508名“洋弟子”,齐聚嵩山少林寺,他们来此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根溯源。 少林功夫是咱们国家一个特色文化,但是近些年来,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在海外传播开来,这其中就包括了少林功夫,而这些“洋和尚”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来到它的发源地朝拜。 2024年,澳大利亚春晚的舞台上,一个熟悉的身影腾空而起,拳脚间虎虎生风。这不是成龙的电影片段,而是来自河南的少林俗家弟子刘明清,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功夫的魅力。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曾有一位身披袈裟的美国和尚释法星,用流利的中文向信众讲解博大精深的佛法。这两位来自不同背景的个体,却都以自己的方式,将中华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刘明清这个名字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很陌生,但提起他的法号“释延明”,在武术界却无人不知,他自幼习武,五、六岁时便来到嵩山少林寺。 在少林寺的日子是艰苦的,日复一日的训练,磨练的不只是体魄,更是意志。但刘明清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对他来说,武术早已融入血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除了精进武艺,少林寺的师父们更注重对弟子品德的培养。在师父们的教诲下,刘明清不仅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更明白了武德的重要性。 十多年的苦练,让刘明清在国内各大赛事中崭露头角,但他并没有满足现状,他渴望走出国门,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中国功夫。 2020年时,刘明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少林功夫,远赴澳大利亚。 在异国他乡,他从零开始,在一间武馆教授学生,并将中国武术融入表演,在各种场合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刘明清意识到网络平台的巨大传播力,他开始尝试拍摄短视频,将少林功夫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海外网友的关注。 澳大利亚春晚的邀约,无疑是对刘明清多年努力的肯定,站在舞台中央,他仿佛化身为文化的使者,将中华武术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与刘明清不同,释法星与中国的缘分,始于一场跨越山海的心灵之旅。 这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从小热爱音乐,长大后也是踏上了歌唱行业,然而在一次次的演出和掌声背后,他却感到内心深处有一块空缺无法填补。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释法星来到中国旅游,古老的东方国度,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佛教的博大精深,深深地震撼了他。 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寻找心灵的归宿。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佛教,释法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留在中国出家。 但由于语言不通,文化差异,让他在最初的修行路上困难重重。 为了能在中国顺利出家,他花费数年时间学习中文,从一个字母都不认识,到能流利地用中文诵读佛经,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最终在师父的帮助下,释法星在终南山剃度出家。 剃度后的释法星,潜心修行,精进不懈,他走遍了中国各大佛教名山,拜师学艺,不断提升自己的佛学造诣。 多年的刻苦修行,让释法星对佛法的理解更加深刻。他开始在世界各地弘扬佛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中华佛学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更多人。 刘明清和释法星以自己的方式,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他们一个习武,一个修佛,看似不同的道路,却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将中华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 武术和佛教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期待未来会有更多像刘明清和释法星这样的使者,用他们的行动,架起一座座文化沟通的桥梁,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加了解世界。 信息来源:《508名欧洲“洋弟子”巡礼少林》人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