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赠“金牌校友”手绘团扇

扬眼 2024-08-16 07:02:18

王赐月(右)、郝婷回到南京体育学院

本报记者万程鹏摄

王赐月拿着本报记者赠送的团扇

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冠军王赐月、艺术体操冠军郝婷、男子200米蛙泳第四名董志豪等江苏运动员“回家”了!

8月15日,江苏部分奥运健儿们回到南京,回到了母校南京体育学院。在巴黎,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特派记者现场亲历了两位奥运会冠军的夺冠时刻。

昨天,记者还见证了这批为国争光、为省添彩的健儿回到家乡后受到的热情欢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晨瑆黄啟元

现场直击

王赐月:4年没回家,很想念妈妈做的菜

回到南京体院后,王赐月在谈到这次奥运会经历时表示,“获得奥运会冠军,非常高兴和荣幸,非常自豪能够为国争光。”

“巴黎奥运会周期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但是非常感谢我最强大的‘后援团’,感谢江苏省体育局、南京市体育局,包括南京体育学院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也要感谢王芳教练,一直在家里支持我,有的时候我动作做不好,她都会及时指点,在后面鼓励我。”王赐月说,“包括我们的王院长、叶领队,也在背后付出了很多。我在国家队有段期间经历了低谷期,自己也遇到了一些伤病的困扰,南京体育学院及时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没有大家对我的支持与付出,也没有今天的我。”

常年在外的王赐月,已经4年没有回家了。“其实刚踏入南京的时候,就感觉特别的亲切。能回到家乡,真的是感觉特别高兴,有4年没有回家了,很想念家乡的美食和妈妈做的菜,这次想先回家看一看。”

昨天在现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到了王赐月的教练王芳。王芳回忆道:“王赐月来江苏队比较晚,我看到的时候她已经六年级了,孩子条件非常优秀,所以也破例直接把她拉到了一线,跟着大姐姐们训练,有目标也有学习榜样,所以在这个周期当中,她进步非常快。”

王芳表示,“赐月是相对内秀的孩子,很温柔,有些事情她会想得比较多。所以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还是要跟她多沟通,聊到一定程度以后,她才会把心扉打开。反正带她这么多年,我们彼此之间已经非常熟悉了,有的时候给个眼神,她就会知道我想要说什么。”

“这个周期,赐月确实经历了很大的压力。她的内心其实是非常疲惫的,我觉得她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调整。”对于王赐月的未来,王芳认为,“比如洛杉矶奥运会,我们肯定是希望她继续坚持,但是还是要尊重她的个人意愿。现在我们还没有进行关于未来的沟通。”

郝婷:奥运会前曾在南京体院进行“实战模拟”

在总结本次奥运会之旅时,来自盐城的冠军郝婷说:“获得奥运会冠军非常开心,我也非常感谢江苏艺术体操队这个大家庭对我的帮助。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助,我们才可以获得这么好的成绩,这枚金牌也是通过我们所有人的付出获得的。一路付出非常不容易,我们一点一点从获得奥运会入场券开始,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包括教练,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大家都一直帮助我,一直默默地支持我。”

在被问及艺术体操的“身材管理”问题时,郝婷表示,“小的时候是会有的,因为我们需要嘛,大部分运动员其实都控制过体重的。控制体重的时候比较痛苦,因为不仅不能吃,还要控制喝水,在疲劳的训练当中很难恢复好自己。但是在后期的话,因为我们可能训练量比较大,每天的消耗也很多,所以就没有太多的困扰。”

据悉,上个月中国艺术体操队曾在南京体育学院体育馆进行了“模拟训练”。谈到那次训练的帮助,郝婷表示,“我们的训练场馆和奥运会的场馆很像,所以来这里转训,可以提前适应我们在奥运会期间抛的高度,以及在高度不同的时候应该怎么去调节。”

特别关注

本报奥运会特派记者向冠军赠手绘团扇

在巴黎奥运会的花样游泳和艺术体操比赛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特派记者作为江苏唯一在现场的媒体工作者,分别在第一时间采访到了王赐月和郝婷两位刚刚夺冠的健儿。因为记者也毕业于南京体育学院,所以对这两位校友获得奥运会冠军倍感骄傲。

8月15日上午,记者请爱人手工绘制了两把团扇:一把为“莲花挺立荷叶间”,寓意“亭亭玉立”,赠给郝婷;另一把为“月色下鱼翔浅底”,寓意“皎洁和畅游”,赠给王赐月。

两位奥运会冠军欣然收下了这份来自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的心意,同时郝婷和王赐月分别通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送给9月份即将开学的广大学子们一则寄语。郝婷说道:“能追无尽景,始见不凡人。祝所有学子们学业有成,更上一层楼!”王赐月说道:“少年自有凌云志,当许天下第一流。祝所有学子,前程似锦!”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