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8岁的大学教授王泽霖,嫌8块钱一包的方便面太贵,被人嘲笑买不起。不料,他转身就捐出了8208万,2年后,他大手一挥又捐出300万,众人惊掉了下巴:“他一个老师,哪里会有这么多钱?” 主要信源:(央视网——《关注近亿元捐款 更要感悟“抠门”教授的精神品质 》) 王泽霖并非一开始就与财富结缘,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奋斗与坚持。 1978年恢复高考后,王泽霖抓住了机遇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传染病专业的研究生,从此踏上了禽病研究的道路。 彼时国内的家禽养殖业方兴未艾,但禽流感等疾病却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养殖户们苦不堪言高昂的国外疫苗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 王泽霖敏锐地意识到,自主研发禽病疫苗,不仅是科研难题的攻克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科研需要资金支持,而当时的科研经费十分有限。 王泽霖没有被困难吓倒,为了筹集科研经费他身兼数职。 白天在学校教书,下班后就跑到自己的禽病门诊,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甚至利用周末时间骑着自行车到农村免费为家禽看病。 1995年王泽霖创办了禽病研究所,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辛勤的付出,研究所很快积累了400万元的资金。 手握“巨款”的王泽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河南农业大学捐建了两栋实验楼并购置了当时最先进的实验设备。 在科研的道路上王泽霖从未停下脚步。 他带领团队研发出多项具有突破性的抗菌疫苗,打破了国外垄断,仅鸡苗一项,每年就为国家节省了上百亿的资金。 2005年他更是将5个兽药证书转让给企业,并将个人所得全部捐赠给了禽病研究所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尽管拥有巨额财富王泽霖却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 他和老伴住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里,没有电梯楼道昏暗,但他却说“房子能住就行了,我们住了几十年已经有感情了。” 王泽霖的“抠门”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衣服穿了几十年,破了也不舍得扔。 为了省钱他在不花钱的地方一分也不会多花。 就连吃碗8块钱的方便面都要跟营业员理论一番。 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嘲笑他“守财奴”。 但王泽霖并不在意,金钱只是生活需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他认为把钱花在正地方,花在对国家和社会更有用的事情上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所在。 2019年王泽霖获得了8208万元的科研成果转化收入。 以及参加比赛所得的奖金他也全部捐出。 王泽霖的“巨额捐赠”震撼了无数人。 他的子女也表示“我们都支持父亲的做法,为父亲感到骄傲!” 王泽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爱无疆”。 他的一生是科研与财富交织的传奇,更是对金钱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他让我们明白,金钱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促进社会进步,造福更多的人。 王泽霖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科学家,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点亮了人生的灯塔。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