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06年,王光美因疾病缠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之际,她虚弱地举起手,向女儿

2006年,王光美因疾病缠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之际,她虚弱地举起手,向女儿刘亭做出了一个抱拳作揖的动作,说道:“女儿,拜托了!”女儿哭着说:“妈妈,您这样,我受不起啊” 主要信源:(腾讯——《王光美,用谅解对待苦难与世人》) 王光美1921年生人,含着金汤匙出生,父亲是知名学者,母亲是中国第一批女大学生妥妥的“白富美”。 从小接受精英教育的她,一路开挂拿下辅仁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妥妥的学霸一枚。 然而烽火年代,学霸也扛起了枪。 她放弃了赴美深造的机会,投身革命洪流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斜杠青年”。 延安窑洞里她和刘少奇相遇,一个是知识女性,一个是革命领袖, 谱写了一段跨越身份的爱情佳话。 婚后她挑起家庭重担,相夫教子,同时活跃在政治舞台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 特殊时期结束后,王光美选择回归家庭但她心中那团火从未熄灭。 75岁高龄她再度出发,创办“幸福工程”将目光投向了贫困母亲群体。 1996年陕西大荔县一个雨天,王光美走进一间破败的土屋,没有嫌弃,没有躲闪,她握住一位贫困老人的手,亲切地称呼她“老姐姐”。 这一幕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平等与尊重。 为了筹集善款她甚至拍卖了母亲留下的珍贵玉器,57万元一分一毫都流向了最需要的地方。 她用行动证明爱,不是说说而已。 那幅拍出20万的字画正是王光美亲笔题写。 笔墨间流淌着她对慈善事业的满腔热忱,也成为她精神的最佳注脚。 2006年10月病重的王光美已无力握笔,但她依然心系“幸福工程”。 弥留之际她挣扎着向女儿刘亭行了一个深深的抱拳礼,无需言语,爱与责任在这一刻无声传递。 刘亭含泪接过了母亲的接力棒,“幸福工程”的火种将在她手中继续燃烧。 王光美走了但她“布德行善,奉献爱心”的精神,却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 从最初的4万人,到如今的18万人,“幸福工程”的救助规模不断扩大,累计受助者已超过80万人,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王光美她不仅是一位传奇女性,更是一位时代楷模。 她用一生诠释了责任与担当,爱与奉献。 她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她的精神将继续照亮未来。 在这个欲望横行时代,让我们停下脚步,用心感受王光美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用行动去传递爱,让世界充满温暖。 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幸福工程”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