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爷叔旧书摊里淘到自己“处女作”,00后职场人组团“精神赶集”,“20岁”上海书展与读者双向奔赴

身边24小时 2024-08-19 12:19:39

8月下旬,上海进入“末伏”,爱书人却掀起了新一轮热浪,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再次如约而至。从2004年首届举办算起,这场书香弥漫的文化盛宴已经持续了整整20年。

20年里,无论幼儿园的孩童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每年盛夏,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都会聚集在此,赴一场阅读之约。而在上海展览中心的书海和人海中回望,20岁的上海书展也见证了无数爱书人和这座书香之城的双向奔赴。

八旬爷叔20年全勤

旧书摊里偶遇自己的“处女作”

88岁的卢润祥是上海书展的“全勤读者”,每年盛夏必来打卡,哪怕顶着35度高温搭乘公交车赶来,还未入场汗水已经浸湿了衣背,老爷叔仍然乐此不疲,“过节了过节了!这是爱书人的节日,肯定不能错过!”顺着人流来到世纪出版集团展区,上海旧书店特设的“淘书乐”摊位是他今年逛展的第一站。

卢爷爷告诉记者,新书有崭新的惊喜和未知,旧书有古老的情感和价值,两种乐趣都让人流连忘返,但他更偏爱后者。试想一下,你偶然在书摊前驻足,俯身端详片刻,蓦地瞥见一本从未见过的小册子,翻开来与凝结在泛黄纸张上的昔日故事邂逅,这就是独属于淘书的浪漫。何况在上海书展这样的盛会里,有那么多稀缺、断版的宝藏书可以尽情淘,卢润祥觉得更过瘾了。短短几分钟,他就捧着四本“战利品”走了出来。

88岁老书迷卢润祥在上海书展淘到自己责编的旧书。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影

“太惊喜了,居然找到了它!”顺着卢爷爷的声音望去,记者发现这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在1981年出版的一本《简明同义词典》,“作者张志毅是山东烟台的一位词汇学专家,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作的序,32开本,260页……”还没翻开,“老淘客”对书中的信息已经如数家珍。细问了才知道,原来这本书当年的责任编辑正是卢润祥。

“我20多岁开始入行,和图书打了一辈子交道,早年参加过《辞海》修订本的编辑工作,后来专注《辞书研究》,这本书是我做责编后全程见证其出版的第一本书,几十年了,在这儿遇见了。”卢润祥感慨万千,闪烁的明眸中仿佛映出了他青年时代坐在书案前工作的模样。“这就是上海书展的吸引力。”卢润祥坦言,每年既有海量精品新书首发,也让不少旧书古籍流动了起来,阅读一旦循环,好书可以找到读者,读者也能够邂逅知己,就像漂流瓶或者接力棒,那一张张书页就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侧影。

00后职场人组团“赶集”

精神“觅食”开启重读经典之路

与卢爷爷的“独乐乐”不同的是,来自永安百货的00后职场新人苗沁怡今年是和20多位同事一起组团来“精神赶集”的。“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是好书密度最高的地方,我们单位已经连续七年组团来参观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许多白领书虫更倾向电子书,但论阅读的仪式感,纸质书始终不可替代。苗沁怡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逛上海书展还是中学时期,“那时候喜欢追热潮,什么作家火看什么,什么书新买什么,青春文学风行的时候,我和同学还会来上海书展参加作家见面会。”后来随着自己的年龄和阅历慢慢增长,苗沁怡的阅读喜好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今年购入的《罗生门》和《起风了》就是两位日本名家的代表作。

不只是她,当天中午同事们在分享各自收获的时候,苗沁怡发现,虽然大家平时阅读各有偏好,买书也主要看眼缘,但是每年来上海书展,多数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选一本经典名著带回去。对此,00后们有自己的思考:年轻人热衷逛书展并非行为艺术,阅读也不是对新书的集邮。读书在收获信息量和趣味之外,更本质的是思考的过程。所以在上海书展上,经典名著始终不缺热度,对这类作品的“重读”和“精读”是作家和读者的双重福祉。

至于阅读的意义,一位书迷有个形象的比喻: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得吃过什么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血液,读书对人的改变亦是如此。

有腔调、不怕热

爱书人与爱阅之城双向奔赴

上海书展不仅是读书人、爱书人的节日,也是卖书人、出版人的盛会。浙江文艺出版社新媒体数字部主任蒋莉参加了十几届上海书展,她用两个词道出了自己的感受:有腔调、不怕热。

00后读者苗沁怡(左)和朋友在上海书展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影

“上海书展的很多读者不是为了刚需,也不是为了便宜,而是真想在这里看到好作品。”蒋莉还记得,有一年他们展台上的畅销书卖完了,只剩下一本样书是编辑预留的。“有位读者就和我们商量了一个多小时,认真提出了多种方案希望能够把那本书卖给他,这份对书的执着和热爱让人感动。”正因为他们,上海书展才能永葆活力。

与上海书展有10年之约的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驻上海办事处主任陈义望也深有体会,“上海8月炽热的天气催化了书展的热度,丰富的图书活动吸引人来人往,上海书展还是全国出版机构报名数量最多、举办阅读活动场数最多、图书现场销量最多的书展。简单来说就是热烈、热闹、热情!”

更重要的是,20多年来,上海书展对阅读本质的坚守和热爱始终没变,海派文化的审美腔调和气质始终没变。如知名出版人聂震宁所说,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书展。书展之于上海正是如此。

头图为2024年上海书展现场人头攒动。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影

0 阅读:0

身边24小时

简介:随时随地,关注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