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没有肛门的“奇葩”动物:一年之内只吃不拉,为何不会被憋死? 自然界充满了奇奇怪

没有肛门的“奇葩”动物:一年之内只吃不拉,为何不会被憋死? 自然界充满了奇奇怪怪的生物,它们的生存策略五花八门,有的甚至让人匪夷所思,就比如将肛门淘汰掉的蚁狮。 这小东西,乍一看平平无奇,甚至还有点磕碜,但你绝对想不到,它竟然进化出了一套“憋屎”的生存绝技,这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自然的馈赠? 你可能会问,这货不拉屎,难道不怕把自己憋死吗?其实人家自有妙招。 蚁狮的进食方式很特别,它并不像我们一样咀嚼食物,而是采用了一种类似蜘蛛的“体外消化”方式。 当猎物落入陷阱后,蚁狮会迅速用大颚固定住猎物,然后再将消化酶注入到猎物体内。这些消化酶会逐渐将猎物的内脏,分解成营养丰富的“肉汤”,蚁狮只需要尽情享用这顿“液态大餐”就够了。 这种进食方式,消化效率极高,产生的残渣也非常少,再加上蚁狮强大的水分吸收能力,基本上做到了“吃干抹净”,自然也就没什么排泄的必要了。 而且蚁狮的新陈代谢非常缓慢,由于长时间在地下守株待兔,能不能吃上饭全凭运气,所以为了节省能量,它不得不放慢生活节奏,新陈代谢自然也就慢了下来。 之所以叫蚁狮,是因为它们的主要以蚂蚁为食,当然它也有别的名字,比如倒刺、沙猴、沙鸡、地牯牛、土牛等。作为脉翅目蚁蛉的幼虫,它可是个狠角色,尤其钟爱捕食蚂蚁,当然,其他小昆虫要是倒霉碰上,也逃不过它的魔爪。 它最擅长的就是“守株待兔”,在干燥的沙地上,它会用身体挖出一个漏斗状的陷阱,自己则潜伏在陷阱底部,只露出两把锋利的颚,活像一把埋伏在沙中的大剪刀。 任何不小心踏入陷阱的小昆虫,都会顺着沙子滑落下去,成为蚁狮的盘中餐。为了防止猎物逃脱,蚁狮还会用沙子攻击猎物,加速它们的坠落。 但就是这么个捕猎小能手,却有个令人大跌眼镜的生理特征——它没有肛门!这意味着,它从出生到化蛹,一年的时间都无法排便。 当然,没有肛门并不意味着蚁狮不产生排泄物,事实上,它会将这些代谢废物高度浓缩,储存在体内,形成类似结石一样的物质。 直到化蛹蜕变成蚁蛉时,这泡憋了一年多的“屎”,才会随着蛹壳一起被排出体外。 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憋屎”的生存方式有些恶心,但对于蚁狮来说,却是最优的进化策略。 蚁狮是一种典型的“宅”系昆虫,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的沙坑里,很少外出活动。对于这种“宅”到极致的生活方式来说,排便反而成了一种负担和风险。 试想一下,如果蚁狮需要排便,就不得不离开安全的沙坑,这无疑增加了它被捕食的风险,而且排泄物的气味也容易暴露它的藏身之处,引来天敌。 因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蚁狮选择了“憋屎”,这不仅保证了自身的安全,也避免了排泄物污染巢穴,可谓是一举两得。 自然界的生存竞争是残酷的,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不得不进化出各种奇葩的生存策略。看似恶心的憋屎行为,其实是蚁狮在特定环境下做出的最优选择,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生物进化的神奇力量。 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蚁狮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农药的使用、栖息地的破坏,都在压缩着这种奇特生物的生存空间。 希望在未来,我们还能继续看到这些神奇的小昆虫,继续感叹自然的奇妙。 信息来源:《平平无奇的小沙坑,为何让它失足丧命?》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