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X光脱毛、拍结婚照等,这些脑洞大开的行为就是X光被发明后,人们的早期使用方法。由于当时人们并不知道,长期暴露在X光下对身体有害,所以这些活动都属于潮流。 但是几十年后,那些曾经痴迷于X光美容的女性,身体开始出现各种副作用,曾经的“神奇”,变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 而这些影响身体健康的事件,也为X光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束看不见的光,究竟是天使的礼物,还是潘多拉的魔盒? 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一发现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科学界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也为医学诊断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经过不断的改进,医生们可以通过X光,观察人体内部结构,诊断疾病并进行治疗,X光成了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X光也不例外,它在为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潜藏着风险。如何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规避其潜在的风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X光本质上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它拥有强大的穿透力。当X光穿过人体时,会被不同组织和器官以不同的程度吸收。 骨骼等密度高的组织吸收X光较多,在X光片上呈现白色;而肌肉、脂肪等密度低的组织吸收X光较少,则呈现灰色或黑色。正是这种差异,让医生能够通过X光片,清晰地观察到人体内部的结构,从而进行诊断。 但早期的X光技术并不完善,人们对X光的剂量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比如上世纪二十年代时,美国一些医生使用X光治疗儿童疾病,但由于剂量过大,导致许多儿童患上癌症等疾病。 既然X光对人体有害,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做呢? X光属于电离辐射,它能够破坏人体细胞的DNA结构,增加患癌风险,因此控制X光的剂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CT扫描的辐射剂量要高于普通X光检查,但医生会根据病情需要,严格控制检查的频率和部位,将辐射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对于患者而言,与其过度担心X光的辐射,不如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因为拒绝必要的检查,可能会延误病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威廉·库立奇发明了X光管,这一发明大大提高了X光的质量和稳定性,推动了X光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如今,CT、DR等先进的影像技术,都是建立在X光技术基础之上的。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句话用在X光检查上并不恰当。面对X光检查,患者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医生沟通,了解检查的必要性、风险以及防护措施,特别是孕妇、儿童等群体,更应该谨慎选择X光检查。 医生作为X光检查的实施者,有责任和义务告知患者检查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进行X光检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信息,选择合适的X光剂量,并使用铅围裙等防护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伤害。 X光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可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救人,也能伤人,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放弃使用X光,也不能因为盲目相信,就忽视其潜在的危害。只有理性看待、科学使用,才能让这束“光”真正造福人类。 信息来源:《124年前的今天X射线打开了所有人的“脑洞”》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