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现“尖嘴鼠”,虽然是陆地上最小的哺乳动物,却是罕见的用毒高手! 2015年10月,遵义市习水县的一处森林,工作人员在巡逻途中,发现了一只长着尖嘴的“老鼠”,但是这只“老鼠”的个头却异常小,后来经过专家的鉴定,才知道这是一只鼩鼱(qú jīng)。 2020年时,一支科研团队在安徽黄山调研时,发现了两种从未见过的鼩鼱,这一发现丰富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也证明如今的自然环境状况越来越好。 鼩鼱长得很像老鼠,一般只有五、六厘米长,可别看它们只有这么点,体内却藏着连科学家都捉摸不透的秘密。 鼩鼱可不是什么新物种,人家可是从恐龙时代一路走来的“老前辈”,作为地球上最早的有胎盘类动物之一,它们见证了无数物种的兴衰更替,却依然以其独特的生存策略在进化树上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了众多哺乳动物的祖先,包括我们人类。 但是可别被鼩鼱娇小的外表迷惑了,它们是自然界中为数不多的“毒师”。和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鼩鼱拥有一种特殊的武器——毒腺,可以通过牙齿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使其血压骤降,心脏减缓,最终陷入瘫痪。 更令人惊叹的是,鼩鼱还掌握着一项“缩脑神功”。为了应对食物匮乏的冬季,它们会主动减少大脑体积,最多可缩小20%,同时颅骨、脊椎骨以及心肺等器官也会相应缩小。这种“逆生长”式的生存策略,让它们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能量消耗,度过漫长的寒冬。 鼩鼱的体型虽然小巧,但生命力却顽强得令人咋舌。从体型最大的水鼩鼱(七、八厘米)到只有三厘米长的小臭鼩,这些“迷你”猎手们每天都需要摄入相当于自身体重三倍的食物,才能维持超高的新陈代谢。 要问鼩鼱为什么这么能吃,答案就藏在它们那颗“超频”的心脏里。为了保持恒定的体温,这些小家伙进化出了惊人的新陈代谢速度,它们的心跳每分钟高达一千两百次,呼吸频率更是达到了每分钟八百五十次,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也远高于其他哺乳动物。 这种“超速运转”的生命模式虽然赋予了鼩鼱强大的适应能力,但也为它们设定了短暂的寿命极限,大多数鼩鼱只能活十二个月左右。 在鼩鼱大家族中,水鼩鼱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成员之一,这些水陆两栖的“游泳健将”,凭借着防水皮毛和独特的脚掌结构,在水中和陆地上都游刃有余。 为了对抗冰冷的水温,水鼩鼱在潜入水中之前还会进行类似潜水员的热身运动,以提高体温,延长潜水时间。这种生存智慧,让它们能够在寒冷的冬季依然保持活跃,获取足够的食物。 水鼩鼱与老鼠在外形上颇为相似,但水鼩鼱拥有狭长的头骨和锋利的牙齿,是典型的食虫动物,而老鼠则是啮齿类动物,以植物种子和果实为食。 鼩鼱这微不足道的生命,却蕴藏着自然界无尽的奥秘。它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也为我们了解自然选择的奥妙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鼩鼱的栖息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保护这些小居民,不仅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也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这些微小却伟大的生命,让它们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演绎生命的奇迹。 信息来源:《习水县发现已知最小陆生哺乳动物 看似小老鼠》贵阳晚报、《黄山景区发现两个哺乳类新物种:形似老鼠,门牙弯曲发达》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