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爱上了淘旧书,故纸堆里的乐趣谁能懂?上海书展今日落幕,书香仍会陪伴着每一位读者

身边24小时 2024-08-20 21:09:03

2024年上海书展今天正式落幕,作为8月里最受关注的文化盛会,书展上总会显现出一些颇为有趣的阅读文化走向。今年书展之中,“淘书乐”的展位前挤满了人,这是上海图书公司设立的二手旧书交流交易的平台。在这里,读者不仅可以挑选旧书还可以把家中珍藏的旧书拿出来售卖。记者在书展现场也观察到,在“淘书乐”的展位里,不仅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同样也迎来了大量的年轻人。在故纸堆里找寻往日时光,他们的乐趣到底在哪里呢?

一本书和一位读者

可以有神奇的连接

“爸爸,我帮你找到一个好地方,家里1000多本旧书,你可以有放心的地方出掉了!”正在“淘书乐”展位闲逛的陈女士激动地打电话给她的父亲。陈女士是带着自己读初中的儿子来书展,在这里,她翻着旧书,和工作人员闲聊,得知还可以上门收旧书,她马上联系了自己的父亲,“他有好多旧书,家里都放不下了,但老人家又不舍得当旧货处理,都是称斤卖的,他还是希望这些旧书能给到懂书的人手里。”

在空间并不大的展位里,挑书的空间其实有些拥挤,但这并不影响读者的热情。有老者弓着背,拖着小推车,把老花镜推下来,半蹲着仔细地挑选。穿着漫威字样T恤的年轻读者,在翻阅和他同龄的古早杂志《电影世界》。上海图书公司总经理石洪颖告诉记者,在这里每一个年龄段的读者都有各自的乐趣,“有年轻读者很钟情于寻觅他出生那年的杂志和画报。还有带着孩子来的一位爸爸,翻着贺友直大师的连环画,耐心地给孩子讲述他小时候看连环画的故事。”石洪颖说,旧书展里,每一本书、每一位读者都会产生神奇的连接,这里更像是在寻找读者和书籍的缘分。

淘旧书有专门手势

“我一看便知是老书客”

石洪颖告诉记者,有很多读者是每天都会来的,而且他们的挑书手势一看就是老书客了。“你看这位老伯伯,一手卡着已经选好的5本,另一只手挑其他的,移动位置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地挪过去。”石洪颖总结在这里的“淘书经”,“手势要快,眼光要准,有的书可是很抢手的。”

在现场,记者还偶遇了青年作家,媒体人沈琦华。对于旧书收藏,他颇为资深,一边挑书一边和记者讲述其中门道,“这本是周作人的《知堂谈吃》,属于散文,专注聊美食,编辑是钟叔河,是非常资深的学者和出版人。还有这套海明威短篇小说集,翻译是陈良廷,可以说是最好的译本了,老人家前几年也去世了,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译作。”记者发现,果然如石洪颖所说,沈琦华挑书时,也是一手压书,一手挑选,深怕自己已经看中的宝贝被别人挑走。

今年书展,沈琦华收获颇丰,“又花了几千块钱,但这个钱花的值得。”最多的一笔花在了鲁迅的身上,“这本是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北新的三版,又是毛边,很有收藏价值。”随后,沈琦华便向记者科普起了,什么是“毛边”,也就是未裁本,书芯装订成册后,不加裁切,让读者在阅读时自己裁开。而鲁迅当年正是这种毛边本的爱好者和提倡者之一,“三边任其本然,不施切削”这就是鲁迅钟爱的原因。

记者发现,淘旧书时遇到的书友,更易产生话题。彼此爱好相近,文味相投,对于旧书知识的补充又能在交流中互相进步,这样的场合所以也越来越受到欢迎。

旧书流通阅读循环

更让读者享受实惠

在“淘书乐”的展台里有一句标语,“让旧书流通,让读者流动,让阅读循环”,这三者相辅相成,构建了热闹的淘书场景。这些旧书大多卖5元、10元、20元,颇为亲民的价格也让读者享到了实惠。更为重要的是,在互联网旧书平台发展地如火如荼的当下,类似线下的旧书市场也在无形中起到调节价格的作用。沈琦华认为,上海的旧书资源其实非常丰富,但如果缺少线下实体的旧书交流,那线上的一些旧书就会产生特别高的溢价,而且图书质量也无法保证。“现场翻书,我都能摸的着、看得见,有什么问题,心里也能接受,但在网上很容易买到货不对板的旧书,对爱书人来说,心里自然不会舒服。”

石洪颖也表示,上海图书公司旗下的上海旧书店多年来专业从事古旧书收购和经销。收购旧书,并让它们重新流通起来,就像是在延续一本书的生命。一位豆瓣网友在旧书小组里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引发了很动人的共鸣,“看着书的前主人的字、印、划线,仿佛一个模糊的人影在眼前晃动。假设这本书的原主人留下这些印记时是二十多岁,那么他/她现在也六十多了,我带走的是一段时光,一段岁月。”

一直以来,城市与书籍间有着密不可分的深厚联系。记者了解到,今年,“淘书乐”会在更多的区域举办,这个旧书市集也会日趋常态化。上海旧书店也会持续进行预约上门收购服务,让读者在家门口为自家书房进行一次“新陈代谢”。

0 阅读:0

身边24小时

简介:随时随地,关注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