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国家的医疗是否免费,或者福利水平的优劣,关键并非在于表面现象,而是要看这个国家的宏观税负(宏观税负指税收与 GDP 的比例,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中税收负担的相对水平,是衡量税收规模及对经济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水平与福利的比例关系。通常情况下,宏观税负水平越高,福利往往越好,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在 G20 中,中国的宏观税负是最低的,仅为 8%(详见附图)。若中国想要提升福利,就必须提高宏观税负水平。然而,当下中国企业利润较低,在多数企业普遍未完成转型之前,如果提高税费水平,会导致许多企业破产,进而造成更多人失业,致使更多人的生活水平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中国福利水平的提升并非头脑一热、一蹴而就就能达到发达国家的程度,而是要依据中国的经济状况,尤其是企业的运行情况来定。 此外,有人认为,免费医疗可能只是徒有其名的福利,并未从实质上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问题。我觉得,相比空谈免费医疗,以下这些改革措施或许更为紧迫和重要: 1. 医疗体制的改革与反腐机制的完善:建立透明的财务公开制度,确保医院领导层的财产公开,并推行省级普查和中央级抽查的审计审查机制,坚决杜绝贪污腐败现象。 2. 药品和医疗设备流通机制的改革:从源头把控,降低药品和医疗设备的价格,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开支。 3. 强化医院的公益性:保证所有医院转型为非盈利的公益性机构,取消盈利考核指标,专注于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4. 建立分级医疗制度:按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难度,推行从社区医院到市县级,再到省级医院的分级诊疗,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如果跳级就诊,或患病的严重程度不符合分级标准的,要降低报销比例。 5. 设立医生医疗水平的考核制度:通过治疗同一种疾病的综合费用和诊断次数等指标,定期考核医生的医疗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6. 优化医疗报销制度:通过整治贪污腐败和降低药品及设备采购成本,用节省下来的费用逐步提高医疗报销比例,尤其是大病报销。 7. 逐步实现具有实际意义的免费医疗: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提高报销比例,设置自费上限,并针对大病和老年人制定合理的医疗方案审批制度。比如,普通疾病每次报销 90%,自费上限不超过 500 元;大病报销总费用的 95%,收费上限不超过病人一年的工资收入或总资产的 1%。当然,大病及老年人的医疗方案时长必须经过审查,以避免过度医疗浪费国家资源,同时也要坚决杜绝老人子女为持续领取老人退休金而过度医疗的行为。 8. 推广中医医疗:利用中医的独特优势,降低医疗总费用,丰富医疗服务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这些改革举措,能够更有效地推进医疗体系的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标,让民众获得更多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