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新一版乳腺癌诊疗规范中建议:20岁至39岁女性重视每月自查,有条件者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临床乳房检查;40岁至69岁每一至两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或X线检查、每年一次临床检查;70岁以上者每年一次临床检查、有症状或可疑体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检查更为适合亚洲女性致密型乳腺,在诊断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等方面显示出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还可以较好地显示乳腺肿瘤特征,能鉴别X线片上无法显影的肿物,但其对于仅以微钙化为影像学表现的导管原位癌敏感性不如钼靶检查。
■李爽
乳腺健康体检是女性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乳腺问题,尤其是对乳腺癌筛查有着重大意义。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乳腺癌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47岁,美国则为64岁,许多权威专家认为,主要原因归咎于筛查不够充分。专家建议女性要树立早诊早治的概念,摒弃保守、讳疾忌医的观念,学习乳腺自查方法,更重要的是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或复查。
5种常见乳腺筛查方法适用不同情况
乳腺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35岁后进入加速增长期,50岁~55岁左右围绝经期为发病高峰。
我国最新一版乳腺癌诊疗规范中建议:20岁至39岁女性重视每月自查,有条件者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临床乳房检查;40岁至69岁每一至两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或X线检查、每年一次临床检查;70岁以上者每年一次临床检查、有症状或可疑体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有关乳腺检查需注意的细节问题,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医学科超声科主任夏长虹介绍:首先,乳腺检查的时间宜选取在月经完全干净的3~5天左右,对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因为激素水平异常造成乳腺腺体成分变化,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风险,建议停止哺乳半年后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乳腺检查。
临床乳腺检查:由专业临床医生在诊室中通过视诊和触诊来检查乳房的形态、皮肤表面情况、乳头乳晕的情况以及区域淋巴结等。
乳腺超声检查:夏长虹介绍,乳腺超声检查更为适合亚洲女性致密型乳腺,在诊断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等方面显示出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还可以较好地显示乳腺肿瘤特征,能鉴别X线片上无法显影的肿物,但其对于仅以微钙化为影像学表现的导管原位癌敏感性不如钼靶检查。超声检查十分依赖操作医生的水平,诊断准确性受主观影响,建议选择具有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医疗机构。
如果超声报告上显示BI-RADS1-3类,大概率考虑为良性病灶,定期复查即可。
BI-RADS4级为可疑恶性病变,分为a、b、c三级,级别越高恶性的可能性越大,需要医生进行临床评估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MRI或活检。
乳腺钼靶X线检查:擅长发现小于0.2mm的细微钙化点,这些微小钙化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征象,在欧美国家或地区作为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但对于中国女性来说,由于亚洲女性的乳腺比较致密,脂肪成分少,大部分是腺体组织,钼靶检查较难发现病变。
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发现除原发灶外的额外病灶及周边淋巴转移灶,对乳腺术前检查、术后复查评估等方面有意义,但不应作为大范围筛查,仅适合针对高危人群及疑似患者开展。
乳管镜检查:将内窥镜插入乳腺导管进行直观观察和活检,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导管内肿瘤、乳腺炎、乳管扩张症等疾病。
乳腺体检常见“良性异常”结果解读
乳腺增生:属于一种良性病变,是受到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影响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约有七八成的育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的主要症状包括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和乳头溢液等。焦虑紧张、压力大、工作劳累、生活不规律、熬夜等都容易引起乳腺增生。轻症的乳腺增生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过调节情绪、注意休息、营养饮食、规律作息等可以得到明显缓解。
乳腺炎:通常见于产后哺乳妇女,主要原因是患者乳汁淤积、感染,出现乳房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患者可出现全身发热,寒战。乳腺炎出现后首先要保持乳汁通畅、可以局部红外理疗,感染症状明显者采取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要手术引流脓肿。
乳腺导管扩张:乳腺导管的内径因人而异,正常范围值一般不超过2mm。乳腺导管扩张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炎症性疾病、肿瘤、药物、激素水平异常等,需要结合具体病因进行对症处理。
乳腺囊肿: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多发于哺乳期孕妇断奶后,由于乳汁淤积造成积乳囊肿;第二种是单纯囊肿,多见于30~50岁女性,由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如果囊肿的最大直径低于1cm,且超声学BI-RADS分级在3类以内,可以注意观察,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第三是混合性囊肿,超声检查中若发现囊壁增厚、间隔厚、混合囊性/实性成分等异常特征,尤其是大于3cm的,其恶性风险将显著增加。
乳腺结节:我国部分研究显示乳腺结节检出率约在24%~42%左右。乳腺“结节”,其实是一种临床征象,而不代表某种特定疾病。比如令人谈之色变的乳腺癌、良性的乳腺纤维腺瘤、脂肪瘤、囊肿等,都可以统称之为“结节”。良性结节主要包括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囊肿,大多数良性结节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如果在随访观察过程中出现结节明显增大或超声检查发现边界不清、分叶、毛刺征,则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乳腺核磁增强检查或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明确病理性质。
副乳:指除了正常的一对乳房之外出现的多余乳房组织,常见于腋前或者腋下,也可发生在乳腺发生线的其他部位,比如胸壁、腹部、腹股沟等部位,可以分为真性副乳和假性副乳,真性副乳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乳腺始基发育异常未能完全退化而产生,部分可具备副乳头。在亚洲人中,其发生率为1%~3%,男女均可发生,女性多于男性。在中国,大约每40个女性里有1个人会得副乳。副乳癌占所有乳腺癌的0.1%~1%,即便癌变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也要注意体检时对于副乳进行筛查。
体检发现乳腺癌不必慌,新技术不断进展
乳腺癌根据不同分子分型的推荐治疗方案有所不同(如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等),而且不同患者肿瘤位置及分布特征、肿瘤分期也有差异,需要进行全方面评估后决定后期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是否采取放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或新辅助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得益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领域近年来不断取得显著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及新手段不断涌现,目前我国乳腺癌的5年总体生存率已超过80%,成为继甲状腺肿瘤外生存率最高的肿瘤。
诊断:人工智能(AI)辅助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医生提升早期诊断率而HER2阳性乳腺癌的基因诊断、雌激素受体α靶向PET探针技术为乳腺癌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新的工具。
治疗:近年来临床试验表明新型HER2靶向药物和HER2靶向治疗组合可以增强HER2阳性乳腺癌的敏感性。CDK4/6抑制剂和抗体偶联药物(ADC),也为乳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除了传统的他莫昔芬、托瑞米芬、依西美坦、来曲唑、戈舍瑞林这些药物以外,瑞博西尼(Ribociclib)、氟维司群(Fulvestrant)等新型内分泌药物也在不断研发。
继化疗、靶向治疗后,新辅助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另一种“革命性”疗法,近年来如特瑞普利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药物均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国内免疫治疗创新药不断涌现,适应症和适应人群不断更新,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此外,FABULOUS研究提出了PARP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新治疗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提升。
每月乳腺自检这样做
女性乳腺问题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建议所有女性在家里每月进行一次乳腺自检,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首先,进行视觉检查:站在镜子前并脱去上衣,选择足够明亮的光线下观察乳房的外观,比较双侧乳房是否对称,注意乳头是否凹陷、有无异常分泌物,皮肤是否有皱缩或脱屑等现象。
然后自行触诊检查:坐位或仰卧,使用手指的指腹轻柔地触摸乳房,从外周开始向内移动,检查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异常感觉,注意检查范围务必覆盖整个乳房区域,包括乳晕周围、副乳和腋下淋巴结区域。最后适当用力挤压乳头,检查有无液体溢出及液体的性质(非哺乳期妇女乳头溢液可能是导管内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如肿块、硬结、皮肤凹陷、乳头溢液等,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