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是中央层面首次专门就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出台的政策文件。
《意见》提出,要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科学确定市场准入规则,合理设定市场禁入和许可准入事项,明确市场准入管理措施调整程序,加强内外资准入政策协同联动,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加大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力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方面,《意见》明确,对涉及重要民生领域的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稳妥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养老、托育、助残等行业准入标准。
稳妥放宽涉及重要民生领域的行业准入限制
《意见》提出,要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对不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可以依靠市场充分竞争提升供给质量的服务业行业领域逐步取消准入限制。对涉及重要民生领域的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稳妥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养老、托育、助残等行业准入标准。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一方面,放宽准入限制能够增加市场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稳妥放宽准入也是为了平稳过渡,防止太快市场化导致负外部效应,比如卫生领域需要稳妥处理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世林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引入民营经济与外资,增加行业竞争活力与投入,尤其是针对以往主要由国家经营且存在一定垄断现象的公共领域,放宽准入限制能够补充公共资源的不足,提升服务效率,比如民营医院和学校的运营效率通常会更高。但与此同时也可能产生新的问题,比如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监管难度加大等,所以稳妥放宽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准入限制,并且应当伴随适时的监管调整,以确保市场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整体福利提升。
盘和林表示,这一举措可被视为重大突破。过去这些民生领域准入一直存在各种挑战,也有较大的争议,而《意见》的出台则是确定了这些民生领域的发展方向。
《意见》还提出,要清理不合理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准入限制,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放宽服务业经营主体从事经营活动的资质、股权比例、注册资金、从业人员、营业场所、经营范围等要求,不得在环保、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违规设置准入障碍。推动市场准入相关中介服务事项网上公开办理。
盘和林表示,《意见》明确服务业逐步放宽准入限制,是为了降低服务业的进入门槛,从而吸引产业资本和经营者积极进入服务业领域,这样能够促进服务业领域的市场竞争,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强,服务业中的企业会被迫去提高服务质量,或者通过创新来和竞争对手展开差异化竞争,这样有助于实现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引导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聚集流动
《意见》提出,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聚焦深海、航天、航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自主可信计算、信息安全、智慧轨道交通、现代种业等新业态新领域,按照标准引领、场景开放、市场推动、产业聚集、体系升级的原则和路径,分领域制定优化市场环境实施方案,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高准入效率。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琛伟解读表示,不少新业态和新领域都涉及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加快形成适应新领域新业态准入发展的新型监管模式,有助于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引导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聚集流动。
郑世林表示,这有助于推动中国在航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从而在全球科技竞赛中获得优势。而在实践过程中,针对新问题需要不断修订新的监管规则和政策,以确保公共安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意见》提出,实施前沿技术领域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市场准入环境建设行动,率先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加快构建绿色能源等领域准入政策体系,积极扩大数字产品市场准入。选取电子信息、计算科学、深海、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现代种业等领域,推动重点企业、研究机构等创新单元和有关地方建立相关领域全球前沿科学研究协同模式,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准入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重点领域创新成果便捷高效应用。
盘和林表示,一方面,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负面清单和准入规则,确保公平、公正;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宽进严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此外,还需要提高准入效率,为新业态新领域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