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棵草到一杯奶:气象服务为苜蓿“遮风挡雨”

央广网 2024-08-22 10:41:08

央广网呼和浩特8月22日消息(记者李春雪 实习生王吉儿)一杯奶要想端到消费者的餐桌上,需要哪些环节?随着生产流程向前追溯,一棵草的成长历程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紫花苜蓿作为一种优质饲草,生长过程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为保障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在苜蓿生产方面不可或缺。

8月19日,记者跟随“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团走进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农场。“幸好你们来得早,再晚来两天可就看不到苜蓿了。”企业种植基地总经理张海龙告诉记者,再过几天,这片农场的紫花苜蓿就要收割了。今年以来,该农场已经顺利收割了三茬紫花苜蓿,对接下来的第四茬收割,张海龙感到信心满满。

紫花苜蓿想要“华丽变身”成优质饲草,收割时不能开花影响营养成分,收割后在地里晾晒时也不能淋雨。在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提示下,该农场已经及时掌握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收割时机也规划完毕。

说起气象对经济成本的影响,张海龙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如果是晴好天气收割的苜蓿,一亩地的经济价值能增加几百元。除了苜蓿本身的经济价值,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技术还能在苜蓿生长过程精准节水,降低种植成本。“一年一亩地的电费是100元,能节约30到40元,3000亩草地一年就是九万多元。”张海龙说。

这些精准的气象预测服务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苜蓿种植地的一角,土默特左旗万亩人工饲草气象观测示范区就建在这里。2023年,呼和浩特市气象局联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联合在这里打造国家级饲草观测基地,安装了蒸散量观测仪、轨道式植被观测仪、作物生育期智能识别监测仪等设备。未来,草业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也将持续提升。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