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深入推进“双减”工作重塑教育生态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08-22 12:21:22

我省把“双减”工作作为系统性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支点,循“减”而行,“减”中求增,全省教育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暑期来临前,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6)班的纪玥彤依据学校的暑期学习生活指南,亲自制定出了一份规划表,自主学习、劳动实践、体能锻炼等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与此同时,她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家庭假期出游制订规划。这是该校精心设计“基础+拓展+跨学科主题式”实践暑假作业清单的一个缩影,也是河北省中小学深入推进“双减”工作的一个真实写照。

三年来,我省强力攻坚,把“双减”工作作为系统性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支点,循“减”而行,“减”中求增,全省教育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依托作业“小切口”

做好育人大文章

长期以来,作业都是学生的“心头病”,量大、枯燥、机械式的作业让学生难以体验学习的幸福感。

“双减”政策实施后,省教育厅立足作业设计“小切口”,做好育人大文章,组织教育专家制定并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指导学校规范作业综合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作业效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按照要求,各中小学校纷纷探索弹性作业、分层作业、菜单式作业等模式,并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各类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实施意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引领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把作业的侧重点从‘育分’转化到‘育人’,由强调作业的工具性到强调作业的发展性,把作业作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利器,打通作业研究和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通道。”作为指导意见制定的参与者之一,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李学红表示。

目前,全省各地按照“一校一案”落实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建立起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作业管理制度,100%的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多数学校还设立每周一天的“无作业日”,有效缓解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课后服务

从“全覆盖”走向“高质量”

在石家庄市柏林庄学校,下午三点半以后,学校的各个场馆都热闹起来。音乐厅里,小提琴演奏正在上演;体育馆里,冰球、篮球、击剑运动正在进行……作为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示范校,柏林庄学校在课后服务中采用了自主选课方式分配课程,将65门课程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发布,让学生自行选择,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为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我省从2016年开始探索实施小学课后延时托管服务。2019年,课后服务工作在全省全面展开,开展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达到100%,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服务时间全覆盖“三个全覆盖”。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石岩强调,河北不仅注重课后服务的量,更加注重质,促使课后服务从“全覆盖”走向“高质量”。

求解“高质量”,2021年,我省实施了“课后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来,全省以省级课后服务示范单位创建为引领,完成了48个示范县和401所示范校评定,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提升区域课后服务质量。

此外,我省还打造课后服务省级资源云平台,组织开展“燕赵‘双减’在行动”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创新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

“减”中求“增”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在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党委书记孙宁看来,学校是实施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在开齐开足科学课的前提下,开发特色科学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技特长,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为答好科学教育加法题,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省内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牵头的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原则上应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各类科普场馆应为中小学实践活动提供绿色通道。支持有条件的科技馆和科普教育基地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流动科技馆每年面向脱贫地区和偏远山区巡展的累计时长应不少于2个月。

在2023年11月召开的全省中小学科学教育部署推进会上,科技、文旅、工业、工信等部门一致表态“会无条件提供各种资源全力支持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至此,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有效联动的科学教育协作机制逐步健全。

目前,我省“1+X”科学教育体系正在建立,整合各方科学教育资源,全面夯实校内科学教育基础,拓展校外科普资源,校内校外横向联动发展的科学教育新格局的工作思路已经清晰,全省科学教育工作已经开启了“加速度”。(周洪松张海涛)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