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是教育我,见熟人要打招呼,父母都是农民,不会说一些客套的话,但最起码一边长大,我也慢慢学会了父辈们打招呼的方式,饭点问:“吃了没?”别的时候问一句:“忙啥去?”微笑着打招呼是对人的基本礼貌。 结婚后,换了生活环境,打招呼的方式也有了一些差别,但是最起码在我不太熟悉周围环境和周围人的时候,看到那些主动打招呼的笑脸,也能感受到善意和温暖。 然而现在却发现一部分九零后和部分零零后看见熟人,眼睛瞪的像铜铃,就不说话,从小在我们身边长大,小时候经常来家里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变得陌生,甚至打个招呼都觉得多余。 或者有人说这类孩子缺乏教养,我其实是认同的,因为从内心来说,这确实就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我喜欢那些有礼貌的孩子,见人彬彬有礼,说话有条不紊,办事成熟稳重。 有的家长确实没有管教好孩子,孩子无法无天,到哪儿都是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感受,只要自己舒服就行。这类父母倒是不冤枉。 但是我儿子从小我就一直在教,教他和人打招呼,儿子开始还叫人,但是后来就沉默了,根本就不开口,所以从他两岁到他十二岁,我一直自说自话,丢人现眼,你教你的,他沉默他的,我也曾苦口婆心,磨破了嘴皮,或许是教的方法不对吧,反正儿子的规矩我是没有教会。 到了后来上高中,我试着问过他,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和人打招呼,他倒是说了理由,说是根本记不住称呼,我说那你随便称呼就行,叔叔阿姨都行,但是生活在农村,儿子那时候不流行这么叫,叫错了有人还跟较真,让孩子纠正,儿子性格内向,不喜欢这样再次纠正,下次再叫错,这样他就干脆不和人打招呼了。而他这样的教养,我这个家长就成了背锅侠。 所以如今我看到那些长相阳光,性格开朗的孩子,不由自主的就很喜欢,不由感叹自己做人很失败,做妈也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