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爱情片最大的通病:没有爱情
电影:负负得正
毛病是温仕培一直以来的毛病:过于杂糅,但本质上缺失一种“表达的欲望”。
温仕培的首作《热带往事》就是多部电影的大型杂糅现场,许多场景和桥段类似《南方车站的聚会》,海报借鉴《好时光》,视觉设计又有点NWR ,再佐以一点点《阿飞正传》和《牯岭街》,整个基调像南方故事拼贴台湾电影的风格。但看完后,你无法感受到他想表达的重心,彭于晏和张艾嘉之间的感情线也徒有氛围、几乎没有内在的情感勾连。
这个问题在《负负得正》里同样是致命缺陷。
它的确戳到了一些引起当下年轻人共鸣的点:社畜每一天都是重复的一天,恋爱中的回避型人格,年轻人的“合租爱情”(只设立规则,不限制自由),情侣互穿对方的记忆等等,每一个点你都能在曾经的经典电影里找到对应,甚至片里有不少致敬王家卫的片段,外加套上一个《楚门的世界》的框架。
但曾经那批电影之所以好,是因为大多数电影只讲一个点、一条主线,但通过真实立起来的人物、叙事、情感,只需要把那一个点讲清楚了,动人的东西就会自发地从内里涌出来,像是《土拨鼠之日》《暧暧内含光》等。
但不只是《负负得正》,现在大多数电影,似乎都习得了某种“短视频套路”,杂糅了许多看似“和你有关”的点,最后却什么也没说;看似致敬了许多经典,实际上只是把每一个致敬元素变得符号化,却丢弃了经典之所以动人的地方。
看的过程里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的爱情电影越来越难打动人了?或者说现在的电影为什么越来越难看了。每一部电影都能提炼出在抖音上爆火的营销点,串联起来却连个生动的角色也立不起来。
比起很多真正的“短视频”电影,《负负得正》当然还是好多了,但剧本上的“碎片化”让它的表达特别零碎,或许导演本人对这些问题并没有很深的思考,用一些零散“金句”取代了真正深入呈现的过程。
也挺悲哀的,无论是宣发的重心“爱情”,还是电影想表达的主题——年轻人处于时代夹缝的状态,都演绎不出一点真正动人的感情。
隐约有点像之前在视频里评价《花束般的恋爱》的那小段话:他们看似是“灵魂伴侣”,但一直在用二手经验取代一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