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1世纪无法共情,因为女性并不缅怀过去
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
相比前者的杂糅、无趣、缺失真正的表达欲,《21世纪》让我觉得有趣和觉得不适的部分,都要更多。很显然,那种真正飞起来的想象力,是在21世纪里才成为一种统一风格而非杂糅的,石油致幻彩色海洋,在空中爆炸成景观的办公电脑……很多单一场景的呈现都很喜欢。
但如果说《异人之下》的男凝感更多集中在画面,那么《21世纪》则展现了一名男性创作者在无意识状态下对女性的塑造有多刻板。并不是陈思诚那种油腻刻意的“坏”和糟糕,而是一种无意识的直男思维。
因为电影被搁置了几年才上映的缘故,明显感受到了剧本层面和某些男凝镜头的“陈旧”。像一个还未真正长成大爹的中二青年幻想,会觉得对一个女孩最高的欣赏便是赞美她“很多人追”,最高的表白方式就是“我来保护你”,一个女性角色可以无故凋零,男性的死亡则被赋予宏大意味,一位朋友形容得很好,是那种没太多侵略性的直男味,但依旧让人觉得不适。
现在的我,好像确实无法对“不想长大”这一点有太多共情了。成年之前的世界,或许对于许多男性来说是乐趣多于危险,始终处在一个被保护的大泡泡中;但对很多女性而言,是成年之后自我人格的逐渐长成,才抚平了很多成长过程中的击打与“隐形不适”,不会沉溺于不想长大的缅怀中,只庆幸逃离了出来。
单从性别意识来说, “未来”要比“过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