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合肥市蜀山区深入推进“全域科创”战略2.0版,锚定“3030”目标,紧扣“新质生产力”,加速改造、新建原合肥技师学院改造项目、“科里科气1986”产业园、科里科气新智造产业园、新医学成果转化加速中心、环境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高水平高能级的科创载体。
“科创+城市更新”释放发展更强动能
蜀山区2021年提出实施“全域科创”战略以来,全区已投入使用17.5万平方米的优质科创载体,其中大多分布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周边“15分钟科创圈”,吸引了企业纷至沓来,趋于饱和。
如何让城市和科创“双向奔赴”,实现高效“扩容”?蜀山区采取“科创+城市更新”创新打法,让城区存量变身产业发展空间。“蜀山区的科创载体不是千篇一律的,在因地制宜地导入科创资源后,演变出了‘左邻右舍’‘院校创新、周边创业’等多种创新生态。”蜀山区科创集团副总经理王良才表示。
日前,“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创驿站科学岛站孵化的安徽模式识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顺利“毕业”,迁至创新加速器——原合肥技师学院改造项目继续“深造”,深耕“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据悉,原合肥技师学院改造项目位于肥西路28号,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诸多高校为邻,地处“科大硅谷”蜀山园环科大科创走廊的核心区域,是蜀山区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又一生动实践。“院内共有4栋楼宇,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未来将打造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磁吸地’。”蜀山区科创集团该站点负责人介绍。
通过载体提升改造,让低效、闲置资产“枯木逢春”,为蜀山注入更多的创新资源,带来更强劲产业动力。位于淠河路的“科里科气1986”产业园,正是依托中国电科第38研究所及两个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将闲置的厂房进行改造升级,积极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低空经济产业为核心的园区。
在全球合伙人红专双科的牵线搭桥下,吸引来了第一只“金凤凰”,6月17日,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孵化基地揭牌入驻。“从学校到园区仅需15分钟车程,便于学院创新创业团队开展研发工作,并且车间高挑的空间也符合智能制造研发、中试场地的需求。”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园区载体面积约4.7万平方米,目前正按照产业导向积极招商中,根据企业需求改造办公房型,完成从‘办公空间’到‘创新空间’的升级。”蜀山科创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腾笼换鸟”拓展产业升级新空间
今年7月以来,在蜀山经开区科里科气新智造产业园施工现场,不时有科技型企业前来考察,多家企业已计划入驻园区。
“园区前身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百帮产业园,为更好地实现腾笼换鸟、产业迭代升级,我们在原用地基础上科学规划,打造总建筑面积约7.1万平方米的新产业园区。”园区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项目积极打造“红色工地”“绿色工地”“智慧工地”,保障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目前已完成1.3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的提升改造,3.7万平方米的新建载体也将于今年10月份封顶。
据该负责人介绍,此园区离科学岛仅10分钟路程,与“岛民”生活所在的科学家园小区隔路相望,是“科大硅谷”蜀山园环科学岛科创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接岛上技术中试熟化与成果转化,引导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型升级。
厚植科创土壤让人才近悦远来
走近位于太湖路与肥西路交口的新医学成果转化加速中心,便被眼前这座别具一格的“科大红”建筑吸引。
“中心面积约2.35万平方米,是‘科大硅谷’蜀山园环科大科创走廊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正在进行竣工验收工作,预计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该中心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从地理位置看,中心南北两端连着南七金隅天地、三里庵商圈,丰富的生活配套、多元的空间场景、新鲜的商业业态将成为新兴科创企业吸引人才的优势,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空间,汇聚AI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
在蜀山区千丈路与宝月路交口的环境经济产业园施工现场,400余名工人正在安装暖通、消防等设施设备。“园区总建筑面积有20.2万平方米,目前14栋楼主体结构已完成,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工。”该园区现场负责人表示,园区可同时容纳超100家企业,将打造成集科技成果丰富、人才力量雄厚、科研设施齐全、产业要素集聚为一体的新型战略产业集群。
出门见绿、推窗遇景、就近健身……该园区北临董铺水库,东侧蜀山体育公园、山茶公园,西侧紧靠合肥西绕城高速,出园区即有足球场、网球场及篮球场等运动场所,“我们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千里马’在蜀山这片热土上竞相奔腾、追逐梦想!”该负责人表示。新兴产业加速布局、优质企业纷至沓来、科研院所安营扎寨……随着高能级载体的规划推进,一批创新资源将集聚蜀山,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周莹莹李庆庆詹伟伟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