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枝独秀”来形容广东省揭阳市近两年的经济发展一点也不为过。8月初,广东21地市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悉数出炉,揭阳再次以7.10%的GDP增速跑赢全省,虽然总量方面位居全省第13,但这已是去年第二季度起,揭阳连续5个季度经济增速摘下全省第一。高速崛起的背后,最突出的是石化产业为揭阳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撑。今年上半年,揭阳绿色石化产业增加值161.3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5.7%。
翻查2024年揭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寻找经济腾飞密码,我们看到了当地制造业当家“五大提升行动”带来的澎湃动力。从上半年经济数据看发展后劲,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崛起,多个重大项目的落地,已经肉眼可见地为揭阳接下来的继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连日来,羊城晚报调研组沿着揭阳海岸线探访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产业集群,它们所在的惠来县,更是因为两大超级工程的加持,处处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广东驰阳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勇来自湖南张家界,这位异乡人在惠来的近三年,见证着当地绿色环保产业的崛起,也见证着惠来县的“海洋经”,从靠海吃海的传统渔港,“仿佛一夜之间”成了世界级的石化基地。
就在今年5月,广东公布首批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揭阳市惠来县位列其中。单看惠来县的经济数据,今年上半年,惠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22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在揭阳市位列第一。而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该县曾在揭阳经济排名中长期靠后,如今依靠制造业当家,一跃成为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
8月10日,惠来县迎来了置县500周年的重要时刻。这座粤东古邑沿海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锚定争创全国经济百强县、当好“百千万工程”典型县的总目标,惠来县立足“工业强县”目标,正在打造新时期临海特色产业战略高地,培育壮大绿色石化、海工装备两大战略性产业集群,这也正是挺起揭阳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产业“脊梁”。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惠来县域经济的崛起之路,与中国目前很多“头部县”的当代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的县域经济几乎都是起步于工业化,借助大项目、大企业的带动后发制人。但能够成就“百强县”“千亿县”,还靠后续根植于市场化,借助于数字化,完善于城镇化,重在打造新的增长点,形成自己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
目前在广东,全省正以“头号工程”力度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开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加速融合,也让惠来这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县更具研究价值。“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且看这个粤东新城如何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临海石化“超级链主”
挺起揭阳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
产业是发展之基、城市之本、富民之源。惠来县近两年跑出来的“黑马”之姿,得益于工业化进程的提速。目前正培育壮大的绿色石化、海工装备两大战略性产业集群,支撑了当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立足“工业强县”目标,惠来县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布局形成临港产业园前詹主园区、化工新材料工业区、金砂工业区“一园多区”发展格局,围绕产业链布局招商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采访中多个企业负责人都对羊城晚报记者提到了当地政府的效率,高效的背后,是惠来县制定出台的《关于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服务的若干措施》,实现“3天发4证、拿地即开工”,为企业投资、项目快速落地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绿色石化、海工装备两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坐镇惠来,带动了一大批产业项目纷至沓来:
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达产,吉林石化ABS同步投产,巨正源、伊斯科、东粤化学等产业链龙头项目加快建设,当前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正谋划建立石化产业链长制,依托上游龙头项目生产的聚乙烯、聚丙烯、ABS等原材料,引进材料改性和高端注塑产品生产项目落户,打造“化工改性一体化+助剂、成型设备生产+精密注塑”产业链,构建以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为上游、化工新材料工业区为下游的石化产业集群,绿色石化产业进一步延链、强链、补链。
海上风电已形成以国家电投项目为龙头带动,亨通、远景、GE、明阳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为链条,集开发、科研、总装、制造、运维为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并网发电容量累计突破90万千瓦,海上风电五大部件主机、塔筒、钢管桩、叶片和海缆实现全要素全链条聚集,当前正谋划建设海上风电装备配件制造基地,启动建设粤东地区首个海上风电运维中心,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海工装备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这正是揭阳市的产业布局,以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为“超级链主”,伊斯科、巨正源、东粤化学为“强链主”,揭阳市全面开展“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力争实现基础化工产品就地供应、隔墙转化。依靠大项目的牵引,持续招引仓储、物流、化工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等一大批重大项目集聚落地,形成“一超多强”上下游高度关联、产业特色鲜明、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步成型。
在揭阳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依托粤东重要制造业基地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挺起揭阳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当中,惠来县要聚力打造绿色石化、海工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调研:
探访“超级炼化航母”
坐落于惠来县的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拥有海岸线6.58公里,距离国际航道仅有5至10海里,具备发展世界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的优良条件。走进大南海石化工业区,这里塔桥林立、管道纵横,各种管道和炼化设备组成了蔚为壮观的“超级炼化航母”。据介绍,这座“超级炼化航母”年炼油2000万吨,年产芳烃260万吨、乙烯120万吨,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世界级炼化项目,也是国内首个超重劣质原油加工基地,重点发展石油炼化、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
另一边,在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海滩上,鲜红的码头钢桥与天蓝海碧相得益彰。港口内,一艘货轮拉响鸣笛,满载着石油化工产品缓缓驶出内港,奔向南海。就在2023年9月底,伴随着一声船笛,满载1.2万吨汽油的“奥尼亚(EONIA)”号外籍船舶从揭阳港神泉港区缓缓出发,将“揭阳产”汽油驶向海外市场。这是中石油广东石化公司生产的汽油首次出口国际市场。
在生产过程中,石油焦制氢装置会产生大量POX灰渣,该灰渣属于危险废物,妥善处理必不可少。作为配套环保项目,广东东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粤环保”)负责的石油焦制氢灰渣综合利用项目,其危废无害化阶段是中石油项目环保合格的关键,关系着大南海石化工业区超千亿元的投资。
“项目生产以广东石化石油焦制氢过程中产生的POX灰渣为原料,通过自主研发的高硫石油焦制氢灰渣综合利用技术进行处理,产出蒸汽,并回收灰渣中的重金属镍和钒,生产出粗钒、粗氢氧化镍等副产品。”东粤环保财务总监李宏宽介绍说,“在完成减量和提纯步骤后,剩余的一般固废委托下游企业处理或者循环应用。以无害化为抓手,保护了环境。”
根据东粤环保与广东石化签订的协议,石油焦制氢灰渣委托处理总量超16万吨/年。总体上,该项目产品订单稳定,产能利用率维持在80%以上。据透露,由于涉及各种大型工艺装置和配套辅助设施,投资成本颇高,项目总投资超过了12亿元。
除了自有资金的筹措,在项目建设伊始,建行揭阳惠来支行就与东粤环保一拍即合,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创新融资方案,目前贷款余额超4亿元。正如李宏宽所言,“银企合作是全方位的”,以东粤环保为链主企业,建行提供了综合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进一步打通上游企业融资通道。接下来,双方还将围绕新项目开展合作,通过重大项目牵引“链”出更多新动能。
调研:
变废为宝,绿色智造打造建材“护城河”
坐落于惠来县靖海镇金砂工业园区的广东驰阳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驰阳新材”),也因大南海石化工业区而来,同样也是基础化工产品就地供应、隔墙转化的生动诠释。
驰阳新材执行董事、总经理罗勇来自湖南张家界,“我们创业之初,惠来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基本是农牧渔和电厂,这几年惠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发展。三年前,我们工厂周边还都是空地,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的项目带动了上下游,你看我们周边现在都是各种各样的工厂”。
驰阳新材建有标准化厂房38350平方米,踏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庞然大物”,有序地划成配器区、板材区、切割区、成品区等区域。切割小车将坯体运送至吊具下,随即运往废料翻转台上,自动去除坯体上下层废料,全流程无需过多人手……
“通过成套智能设备生产线,可将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产生的煤渣、煤灰等变废为宝,年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砖和ALC板材60万立方米。”罗勇介绍,这类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前景广阔,和烧结普通砖相比,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幅度节省,且具有优越的吊挂、耐火、隔音性能以及防渗水性,预计年产值1亿多元。
与传统建材企业不同,驰阳新材的出发点可谓“另辟蹊径”,主要是为了处理矿山水泥、石油化工废渣等工业固废,循环利用制造安全产品,不产生二次污染;另外使用的能源来自附近电厂烧煤发电后的富余蒸汽,达到节能降碳的目的。“当初立项时,我们没有太多犹豫,就是要选择智能化、绿色化的工艺路线。最终投入将近1.6亿元用于生产线搭建,成本比同类企业高出30%。”罗勇透露,今年8月还计划施工屋顶光伏项目,争当惠来第一家做分布式光伏的企业。
创业期间,适逢建筑行业深度调整,建材也是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罗勇坦言,“过往公司只卖板材,如今为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转向生产、制造、施工、安装等一条龙服务。这个过程压力不小,既要面临大环境冲击,建厂投产也需要充足的资金应对周转。”
得知需求后,建行揭阳惠来支行主动对接,于2023年下半年向该企业发放2500万元固定资产项目贷,同时提供资金结算、代发工资等全方位金融服务,为惠来绿色建造发展保驾护航。
为企业“大展拳脚”提供强大支撑的,是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将服务实体经济为重要抓手,围绕惠来当地绿色石化、海工装备、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持续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建立“广覆盖、多层次、高效率”的县域金融体系。2023年至今,累计向惠来授信331.91亿元,新增贷款投放超25亿元,助力县域经济跑出加速度。
向着深海出发
四个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粤东“蓝色粮仓”
8月10日,惠来县迎来了置县500周年的重要时刻。这座粤东古邑沿海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惠来县向着深海出发,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正在推进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拓展海洋发展空间,推动海洋渔业由近海向深远海转型。
站在惠来县高处远眺深海,碧海之上,一排排海上风机全速旋转,源源不断地输出绿色电能。目前在惠来沿海,海上风电产业已成形成势,粤东地区首个海上风电运维中心和揭阳市首个独立储能电站在惠来落户,亨通海缆、天顺风能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全链条布局、全要素配置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呼之欲出,为揭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积蓄动能。
与此同时,惠来海域规划设立4个现代海洋牧场养殖区,养殖面积194.6平方公里。羊城晚报记者从惠来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按照广东发展现代海洋牧场工作部署,惠来县计划在惠来海域设立4个现代海洋牧场养殖区,打造集生态、休闲、养殖于一体的海洋牧场产业园区,主要养殖鲍鱼、牡蛎和海参。
同时按照“一核一带两中心”的总体布局,规划建设惠来渔港经济区。其中,“一核”是指神泉现代渔业核心;“一带”是指惠来沿海渔业发展带;“两中心”是指前詹深海养殖中心,靖海、资深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中心。通过总体规划布局,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实现平安渔港、绿色渔港、智慧渔港、产业渔港、人文渔港的协同发展。
调研:
北鲍南养,从工厂化养殖到深海“掘金”
“一口鲍鱼一口金”,鲍鱼富含谷氨酸,被誉为“海珍之冠”。揭阳惠来地处粤东沿海,这里水质优良、藻类茂盛,夏季还有低温洋流经过,形成独特的避暑港湾,正好可以实现“北鲍南养”。2022年,惠来县鲍鱼产业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3年,获批“国家级鲍鱼产业强镇”,全县鲍鱼工厂化养殖场从最初的个位数增长至170多家,鲍鱼苗产量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带动附近就业1万多人。
作为当地鲍鱼产业“带头人”,陈华生从1998年开始接触水产养殖,2002年开始对鲍苗品种改良及繁育技术进行研究,再到2007年成立惠来县华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深水产”)担任总经理,至今从事养殖行当已经第二十六个年头。
“鲍鱼本身比较‘娇气’,喜阴怕热,气候、水温及水质会对养殖造成直接影响。如果遇上台风,海上浮筏吊养更有可能损失严重。”陈华生表示,为了抵御风险,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公司利用陆上工厂化养殖技术,在浅滩通过沙滤取水进行循环养殖,并在养殖池上方架设遮阳设施,“硬件”达到遮阳降温,同时手机上的“软件”实时监测,溶氧量、pH值、水温、大气压强等数据一目了然。
随着技术成熟和风险可控,华深水产的养殖规模逐步扩大,成为揭阳市首家鲍鱼出口生产基地,公司年产成品鲍鱼100多吨,罗氏沼虾200多吨,繁育优质鲍鱼种苗4000多万粒,年产值4000多万元。有了喜人的成绩后,陈华生并未停下步伐,而是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开拓预制菜等产业链条,“食品加工厂正处于建设阶段,届时鲍鱼罐头、鲍鱼干都能实现本地深加工了”。
111.52公里的海岸线和1328.6平方公里的海域,是惠来向海而兴的厚实家底。早在2019年,陈华生便开始谋划推动鲍鱼养殖向深远海发展。当前,惠来正在打造鲍鱼养殖海洋牧场,面积达13.8平方千米。其中,“惠鲍1号”深远海鲍鱼智能养殖网箱平台由华深水产和广垦畜牧集团、惠来葵阳投资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运营,将设置生产作业区、工业区和休闲垂钓长廊三个区域。
“大工程”的背后,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建设银行揭阳惠来支行通过主动对接当地鲍鱼产业协会,了解到华深水产对资金需求较高,经过充分调研,对该企业提供了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用于日常的经营周转。
“无论额度还是利息,银行的支持力度都很大,平日也会协助我们注册商标专利,以便后续申请知识产权质押和政府贴息。目前,海洋牧场的项目也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建行将给予项目融资支持。”谈及此,陈华生对海洋牧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一个周期产量约300吨以上(一个周期24个月),产值4000多万元。”
文|记者许悦黄颖琳戴曼曼
图|记者严锦程
发展势头巨好,望来点环保制造企业。
崛起来吧惠来!惠来以后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