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岁的湖南少年王阳以2万块卖掉了自己的一颗肾,用这笔钱买下了最新款的iPhone4。怎料没过多久,王阳的腰部便开始频繁疼痛,并伴随出现尿血。到后期,他的健康每况愈下,甚至一度濒临生命危险。 主要信源:(人民日报——《17岁少年为买苹果手机卖肾换钱:为面子付出的代价》) 安徽某法院喧闹的法庭上,一个消瘦的身影躺在病床上,19岁的王阳用空洞的眼神注视着前方,悔恨和绝望像潮水般将他淹没。 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幻想着用一部iPhone 4手机换取同学的羡慕和心仪女孩的青睐。 然而这看似触手可及的“梦想”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沉重的代价。 2011年彼时iPhone 4的热潮席卷中国大地,成为无数年轻人追逐的潮流象征。 王阳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也深陷其中。 他渴望融入周围同学的圈子,渴望引起心仪女孩的注意,一部崭新的iPhone 4似乎成了通往这一切的捷径。 然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让王阳只能望“机”兴叹。 那时铺天盖地的药品广告充斥着互联网,其中不乏打着“轻松赚钱”旗号的器官售卖信息。 这些信息如同病毒般侵蚀着青少年的心智,将他们引向一条充满诱惑却又危机四伏的歧路。 王阳就是在一家网吧的角落里,偶然看到了这样一则广告,一颗肾脏两万元,足以购买梦寐以求的iPhone 4,甚至还能“添置”一台iPad 2。 巨大的诱惑冲昏了王阳的头脑,他联系了广告上的“黑中介”,在对方的花言巧语和虚假承诺的蛊惑下,他最终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手术是在一家简陋的私人诊所进行的,没有正规的手术环境,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甚至连基本的麻醉措施都没有。 王阳就这样在无知和恐惧中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结束后王阳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梦寐以求的iPhone 4和iPad 2,他沉浸在虚荣心得到满足的短暂喜悦中,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为此付出了怎样惨痛的代价。 短暂的虚荣过后王阳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手术的创口持续疼痛,身体也日渐虚弱,更可怕的是他在一次如厕时,惊恐地发现了血尿。 在父母的不断追问下,王阳终于说出了卖肾买手机的真相。 震惊、愤怒、心疼,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王阳的父母立刻带他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然而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王阳仅剩的一颗肾脏也因为手术过程中的感染而严重受损,需要长期进行透析治疗,他的身体状况被判定为三级残疾。 在那个iPhone 4风靡一时的年代,类似的悲剧屡屡上演。 这起事件的背后是虚假广告的泛滥,是黑中介的肆虐,更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以及法律监管的漏洞。 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一个以何伟为首的“黑中介”团伙浮出水面。 这些人为了牟取暴利,利用青少年的无知和虚荣心,将他们诱骗到简陋的黑诊所进行非法器官摘除手术。 2012年11月29日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何伟等主要犯罪分子分别被判处三至五年有期徒刑,并赔偿王阳147万余元。 法律最终对犯罪分子做出了应有的惩罚,但这无法弥补王阳所遭受的伤害。 他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未来,只能在无尽的悔恨和病痛中度过余生。 王阳的悲剧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警示。 青少年这个时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做出冲动的选择。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远离虚荣和诱惑。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器官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让“卖肾买手机”的悲剧不再上演。 如今距离王阳事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不再是什么稀罕物。 但王阳的故事仍然值得我们反思,在物质和健康的天平上,我们该如何抉择? 真正的价值又是什么? 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年轻人深思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