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12年的坚守,她用一粒米撬动年产值3000万元的大产业

极目新闻 2024-08-29 07:16:05

极目新闻记者周萍英

特约通讯员白菲斐

通讯员万安丽余玲

实习生童烁铄

风吹稻田千重浪,稻穗飘香农家忙。8月28日,38岁的赵青一大早就来到湖北襄阳南漳县上泉坪村的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望着一台台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一颗颗饱满的稻谷从收割机的仓门倾泻而下,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收割有机稻现场

12年前,从城市回到农村,投身农业,她只是想种好“一粒米”,守住百姓的“粮袋子”。没想到,12年后,她却用一粒米撬动大产业,推出有机大米、米酒、米茶、米粉等系列产品,实现了大米由论“斤”卖到论“克”卖的价值飞跃,带动1000多户农民就业、创业,户均年增收超万元。

赵青展示有机稻秧苗

85后小姐姐回村,创业当起农民

1986年出生的赵青是南漳城关人,高中毕业后,一直在武汉一家公司当会计,待遇优厚。

2012年,怀二胎的赵青跟着老公回到南漳县姚岗村休养,碰上了春耕。村里大片的土地被闲置、抛荒,即使是有人耕种的几块地里,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和妇孺在忙活。

“这田越来越不想种了,要是能租,恨不得租出去。”听到一位老人的抱怨,赵青很受启发。“要是把这些没人愿意种的田都租过来,规模化经营怎么样?”赵青查阅资料,找人咨询,得知国家正大力扶持农业集约化经营,于是她动了回村创业的念头。

当年11月,赵青顺利生产。看着嗷嗷待哺的小儿子和刚上幼儿园的大儿子,她决定从武汉辞职,回村投身农业。一是觉得可以在家就近照顾两个孩子,二是觉得农村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赵青在地里忙碌

2013年春,赵青揣着10万元贷款,在姚岗村流转了180亩土地,并注册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了种田生涯。

整地、选种、育秧、插秧、施肥、管理、收割、晾晒……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赵青几乎每天都“泡”在稻田里。每个关键环节,她都虚心向村民和农技专家求教。好不容易盼到秋天收获了,难题却出现了。

那时村里还没有烘干机,18万斤稻谷需要在一周内晒干,售卖,但在农村,哪有那么大的晾晒场?

无奈之下,赵青只好租车把粮食拉到十几公里外的大马路上晾晒。担心稻谷被偷,又为了省钱,她连续三天守在路上,来回巡视。晒干的稻谷延绵十几公里,她又带着请的工人一点点清扫、装袋,终于把稻谷卖了出去。

“没想到干农业这么难!”由于没有经验,除了兑现土地流转的费用、工人的工资和化肥农药的开销外,赵青把10万元赔得精光。

“发现问题,就得想办法解决。”不服输的赵青押上了全部家当,决定继续贷款30万元,实现机械化种植。她购买了播种机、插秧机和烘干机,要把农业的道路坚持下去。

2014年,赵青还是亏损,但她坚信,自己能干成。2015年,借助助农的好政策,她又贷款50万元,将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490亩,并盖起仓库,加工大米,逐渐实现了盈利。

探索有机种植,带动千余农户增收

南漳县东巩镇自古便是优质稻米的主产区,尤其是该镇的上泉坪村,距离南漳48大泉之一的上泉最近,发展有机水稻具有先天优势。

2015年秋,由南漳县提出的“中国有机谷”战略规划的风吹到了上泉坪村,县里决定在该村大力推广有机稻种植。但招商人员一连带了三名客商前去考察,大家都以距离太远、地形复杂、机械操作太难等理由拒绝。

县科经局的领导想到了该县种粮大户赵青。当赵青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深山中的上泉坪村时,马上被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吸引。“有机种植是趋势,我还年轻,要勇敢尝试!”赵青决定转战上泉坪村,开始探索有机稻米的种植。

面对新的选择,流转土地、有机种植和品牌销售三大困难接踵而至。

“她是外乡人,能靠谱吗?必须先付流转土地的钱!”跟在公婆家的姚岗村不同,上泉坪村的村民对外来的赵青没有信任感,不少人要求先付钱,再签流转合同。赵青随即注册了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提供“保底+分红”,即年底除了付土地流转的费用,还将合作社的盈利分配给入社社员。除此之外,她还为村民实行“参与用工”“托管经营”“订单收购”等多种分配形式,逐步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

赵青和农户一起忙碌

发展有机水稻的关键环节,就是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但这样,病虫害就难以防治,水稻产量低、收益少,怎么办?为了改善土壤肥力,赵青多方查阅资料和求教,尝试在水稻收割后,种上油菜和紫云英,来年春天翻耕到土壤里,再用稻壳、稻糠添加益生菌后自然发酵,成为天然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慢慢地,有机稻的亩产量从2016年的420斤增长到了现在的600斤,产值也翻了一番多。

产量增加了,销售又成了难题。新注册的“寨子米”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如何拓展品牌的知名度?2018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始举办,赵青意识到这是一次很好的宣传机会,便主动承办南漳县的丰收节活动。她策划举行了割稻子、挑粮食等形式多样的农事体验,吸引了600多人到场参观。随后,她连续四年开展丰收节相关活动,让“寨子米”品牌逐渐走出南漳,走向全国。

在赵青的积极推广下,目前,上泉坪村2700多亩田地全部种上了有机水稻,实现了机械化种植。该村全年生产有机大米15万公斤,产值800多万元。1000余户农户在“寨子米”品牌中受益,年均增收超万元。

科技创新,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2017年,在一次外出考察中,赵青看到,有机绿色水稻、小麦等农作物被做成养生茶、面膜、生态纸张等产品,价值不菲。“要让种稻人的汗水更值钱!”赵青陷入沉思,农业必须走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2017年11月,赵青依托合作社注册成立襄阳田园乐活米业有限公司,形成合作社负责基地生产、公司负责品牌营销和科技研发的协作模式。近两年,她主动与湖北省农科院、武汉轻工大学、襄阳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对接,引进“玉针香”“鄂香二号”等品种,逐步替代原有的品种。合作团队还陆续研发出低糖米、黑米茶、寨子米酒等新产品。目前,已推出茶、酒、油、粽子、预制米饭等五大类70余种深加工产品,2024年预计年产值超3000万元。

“搞农业真的不容易!”每每回想起自己刚回村创业时的艰辛,赵青对农村、对农户的感情就越深。为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她还推出联农、带农政策。对于没有入社的农户,提供代育苗、代清理、代烘干、代加工、代销售、代储存等系列服务。对于当地回乡青年,提供新品种秧苗、新技术指导等服务,发挥“头雁”作用,目前已带出3个百亩以上的种粮大户。

彩色景观稻

这两年,赵青又开始种植彩色水稻,发展农业观光。她专门开发出1.4万平方米的彩色景观稻,按照品种、颜色布局插秧。2021年种出“一面党旗”图案,庆祝建党100周年,2022年种出“天安门城楼”图案,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吸引游客打卡观赏。该村的农家乐、民宿、研学等产业正在逐步发展,推动一、二、三产实现深度融合。

赵青(右一)参与公益活动

与此同时,赵青还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近年来,她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硬化道路3.4公里;为山区小学捐赠课外书籍10万元;陆续为困难儿童资助3万元;连续三年慰问一线环卫工人,捐赠物资近十万元。

从巾帼新农人变成稻乡兴农人,赵青振兴乡村的创新之路还在继续。她说,她将扎根农村,为乡村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希望。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0 阅读:10

极目新闻

简介: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