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政策指引下,各行各业正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人工智能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而无人驾驶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集大成者,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无人驾驶行业,广东按下加速键,不论是产业集聚还是政策引导,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广深政策先行,起规范效应
今年7月,广州市发布《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拟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出行服务场景的应用;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明确深圳要建设智能驾驶全国示范区,打造智能驾驶先锋。其中,包括拓展智慧交通场景,加快固定路线、封闭园区、无人出租车等应用的商业转化。
深圳正在打造全国的自动驾驶标杆城市。今年6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炜在2024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创新论坛上表示,深圳将以智能网联汽车和功能型无人车为抓手,全面构建全国自动驾驶最开放城市。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治理研究所研究员宁超乔告诉南都记者,广深政策的出台,对无人驾驶行业的产业化起到规范效应,能够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化运营,“特别是广州的《征求意见稿》,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是基于现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从概念界定,到产业发展、技术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商业化管理均做了清晰的规范,在地方法规的层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宁超乔表示,当前我国无人驾驶行业的发展,从实验室出来,正向商用、民用规模化迈进,处在商业运营即将爆发前夕,“作为新事物,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产业支持方面,依然还有很大的空白。以上文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空白,对产业发展方向起到规范和引领方向的作用。”
广州《征求意见稿》中强调了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服务场景的应用,对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系统枢纽智能交通学域的助理教授郑心湖告诉南都记者,两地的新政有助于发挥大湾区的核心优势,“向东、向西可连接大湾区七八个城市区块,再加上港珠澳大桥也一直想推动无人驾驶公交车。原来大家只关注无人出租、无人巴士,现在如果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在机场、港口或者是港珠澳大桥上跑,那么肯定是对行业有推动的作用。”
对于广州的无人驾驶政策,从事汽车研究的周博士告诉南都记者,自动驾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汽车,还和整个交通系统的多种因素相关,所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能只从技术角度考虑问题,“广州的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试点的各项规章制度中,都提到了‘基于混行’这四个字,‘混行’是大的指导思想。将来某一个区域里并不全是无人车,它一定会跟其他交通使用者和各种交通要素在同一个体系里交互,所以广州也在尽力制定路线图,希望能够从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快跨越这个过渡阶段。我们也相信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广州有可能会成为一片独具特色的自动驾驶落地的试验田”。
据了解,广州已经在无人驾驶领域创下多个“第一”,南都记者了解到,广州是国内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第一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第一个向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发放道路运输经营牌照、第一个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的城市。
“珠江样本”成型,奋起直追无人驾驶第一城
横向对比来看,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自动驾驶国家立法,但已有十余个城市取得地方立法的实质性进展,共建设了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32000多公里。
从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方面,武汉拿下了开放里程和开放区域数量全国第一,也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区。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已突破3378.7公里(单向里程),覆盖武汉12个行政区,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触达人口超770万;自2018年以来,广州市也已开放505条城市测试道路、里程约957公里,覆盖6个行政区;在深圳,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开放总里程已经达到944公里。
虽然开放里程数不及武汉,但广州、深圳正要奋起直追。南都记者了解到,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草拟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运营区域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此举旨在进一步扩大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区域,积极探索广州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跨区连接、全域开放,为后续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夯实基础。
深圳也将进一步扩大开放里程和区域。今年6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炜透露,深圳将建成全国首个全城开放的标杆城市。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全城开放,8000多公里道路全面开放,对所有车型开放。
在政策指导下,无人驾驶“珠江样本”正在珠三角成型。不论是在上游代表核心技术的芯片、激光雷达、智能座舱,中游的整车制造企业,还是下游的无人出租车、无人巴士,从广州、东莞到深圳,都聚集了一大批无人驾驶产业链的企业,密集的人口更是给无人驾驶规模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珠三角也孵化了不少头部无人驾驶企业。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与无人驾驶相关的中国上市企业数量不少,营收排名前50的企业中有10家分布在广东,占比最多。北京市和浙江省均为5家,并列第二。
在珠三角政策推动和产业聚集的加持下,包括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沃芽科技(滴滴)等15家企业已经在广州市开展不同级别的道路测试和载客、载货、编队、远程等L3、L4高级别测试活动,累计投入超180台自动驾驶车辆开展示范运营和商业化示范应用。
宁超乔告诉南都记者,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乃至全球发展无人驾驶基础最好、最有前景的区域之一。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也告诉南都记者,广东的汽车产业链资源丰富,为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坚实基础;广东的开放和创新氛围浓厚,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推动技术的持续进步;再者,广东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也为其在无人驾驶产业发展上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相信的是,只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广东完全有机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无人驾驶产业的领先地区。”
广东应如何抢占先机?背靠大湾区建设城市群样本
无人驾驶不仅关乎经济增长,也关乎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在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吕本富看来,当前正值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窗口期,机会稍纵即逝,我国无人驾驶等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政策积极支持产业发展,企业只有毫不迟疑地积极拥抱智能网联汽车,才不至于在未来最核心的前沿技术领域落后,“拥抱智能网联汽车,就是拥抱新质生产力!汽车在未来的名字就是‘智车’”。
产业聚集、政策支持上已经走在全国前列的广东,又应该如何把握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的机遇?宁超乔表示,广东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窗口期,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各自的优势,进行资源的整合,相互补短板,打造几家龙头型、世界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要紧抓零部件供应链,进行区域性补链延链。
多位受访者提到要开放无人驾驶在更多场景应用,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机器人协会会长徐强告诉南都记者,建议突出广州该场景应用,应创造更大价值应用标杆,“我建议在市场化上,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让车企和应用的企业,能够有动力不断往前推动。让这些企业能够在研发的初期存活下来。”
地方政策方面,宁超乔透露,路权的开放需要有序逐步安全地开放,目前由于没有进入量产阶段,很多无人驾驶企业还处于亏本运营的阶段,政府还需要“扶上马,送一程”,对企业的政策、人才和税收方面的支持也需要加大。
郑心湖表示,广深应该发挥交通枢纽的作用,打造一个标杆示范。《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广州市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南沙区开展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动,促进与前海、横琴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的出行服务互认。城市群之间的互联互通,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无人驾驶企业集聚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这也就意味着,在建设广东世界级智能网联产业高地的过程中,应凭借区位和地理优势,推动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的数据互通互认,打通无人驾驶在城市群、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通道,打造全国首个无人驾驶城市群样本。
采写:南都记者汪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