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强、产业优、群众富、文化兴闽侯县竹岐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金台资讯 2024-08-29 14:19:20

近年来,福州市闽侯县竹岐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一幅组织强、产业优、群众富、文化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竹岐乡徐徐展开。

坚持“党建示范+中心村党委建设”,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竹岐乡深挖“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相联”连片发展优势,以“强村带弱村”为核心理念,建立中心村党委4个,涵盖16个行政村,实现山区村全覆盖。竹岐通过建强中心村党委,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引领乡村振兴中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汶洲村经历过整村搬迁后几乎没有剩余的土地资源,虽然有一些生产生活预留地资金,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源头活水”不足也曾困扰着村党支部书记林帅。

“征地搬迁让村民都住进了小区,但社区治理成本要比农村高上不少,而且现在就算村里有产业项目也没处落地,总不能坐吃山空吧?”林帅说,通过中心村党委的议事平台,由榕西村出地、汶洲村招商,榕西中心村党委引进了投资2200余万的“西榄湖趣”营地项目,他所担心的问题迎刃而解。

林帅介绍,该露营地项目建设时的工人、后续运营的服务人员都优先从榕西中心村党委4个联建村中招收,不但带动了山洋、前山两个山区村村民增收,进一步巩固乡村振兴工作成效,而且“一箭双雕”地缓解了汶洲村征地搬迁失地农民的就业压力。

闽侯县委提出,要“做优‘闽侯这么近,那么美’文旅品牌”。在全县不断探索文旅产业新业态、出台《闽侯县支持民宿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的大背景下,竹岐乡各个中心村党委纷纷抢抓机遇,打破行政村壁垒,在更大范围推动优势资源互补,整合盘活土地、山林等资源,充分发挥闽越水镇文旅龙头引流作用,延长旅游线路、丰富旅游内容,打造罗洋仙龙谷、半岭漫山野露营地、南洋澹澹山水民宿等文旅项目,实现文旅产业集中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新乡贤助力”,激发乡村建设“澎湃动能”

闽侯县积极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行动,县委多次部署并召开现场会,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汇聚各方力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竹岐乡瞄准乡贤能人这一群体,针对性引贤返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各村级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全面梳理各类乡贤能人400余名,分门别类建立人员数据库,组建“人才联谊会”22个,以村为单位全面召开村庄发展大会,收集意见建议160多条,按照可行性、紧急度等标准择优选出40条,由村党组织牵头与会乡贤共同推动快速见效。

通过“四下基层”走访调研,竹岐乡为解决群众建房审批进度慢问题,成立了由建设站、农业服务中心、国土所、水利站、公路站、林业站、便民服务中心等7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农村宅基地和村民住宅审批管理工作服务队”,建立“上门收件、一站服务、一次审批”的服务机制。

“‘安居’了自然就想着乐业,审批队直接下村收集材料、现场审批,真是‘一趟不用跑’了!不为家乡做点什么我都不好意思。”乡贤卢长汉说,像他这样想的乡贤能人还很多,特别是在外有所成就、打算回乡养老的乡贤返乡意愿更强烈了,再加上乡、村干部时常走访慰问,哪里还愁乡贤不肯出力呢?

卢长汉返乡承包500余亩抛荒土地,成立福州市兴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领村民开启农业创业之路。目前兴丰农业主要种植水果黄瓜等特色瓜果,打破了外地对福州水果黄瓜市场的大体占领局面,供应速度从5天缩短至5个小时,大大降低供应成本,保留产品的“鲜”。

因为海拔较高、交通不便,山洋村的耕地一度抛荒撂荒严重,甚至沦为“空心村”,卢长汉返乡创业不仅盘活山洋村80%的闲置土地,让荒地变成“果蔬宝地”,还为60多个村民提供了年收入约5—6万元的就业岗位。外出打工的村民,因为有了家门口种菜的“营生”,也纷纷返回家乡,共同推动“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山洋村党支部书记卢克良说,下一步将扩建进村道路,打通果蔬运输动脉,同时建设露营基地,引导企业种植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发展采摘游,吸引更多村民返乡上山,共同建设家乡,让村子再热闹起来。

为深化“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竹岐乡还组建了乡贤服务专班,配合县农信联社推广“福商·乡贤贷”等,抓住乡贤能人这个关键,迅速壮大建设家乡的人才队伍,目前已吸引投资2500余万元。在乡党委、政府和各类乡贤能人共同努力下,竹岐乡成立助教奖学协会,吸引166名乡贤筹集资金560多万元,表彰师生182人,为储备乡村振兴人才奠定基础。

同时,为贯彻落实闽侯县委关于“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邑人才新高地”部署,竹岐乡积极发挥福州大学城近邻优势,推动元格、罗洋、半岭等9个村与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等6所院校开展结对共建,在“实践端”持续发力,融入全县建设“科教名城”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人才、智力、技术等要素向乡村汇集。

坚持“党建共建+校地企结对”,绘就乡村文化“多彩画卷”

竹岐乡高度重视校地企共建工作,积极探索高校与地方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新路径,共同推动新时代校地融合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

竹岐乡注重培育百花齐放的乡村文化环境,以党建引领千年文化传承赋能乡村振兴,不断重塑乡土文化、涵养乡风文明、繁荣文化产业。

据记载,清代时,竹岐元格村进士陈景韶的妻子王氏曾获得朝廷褒奖,赐建孝女坊,后因历史原因被拆,构建流落各处。元格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立强与村“两委”干部及相关文史专家共同策划,通过“小团队、细网格”社会治理体系发动村民,成功找齐重要构件,重修孝女坊。

“这座‘孝女坊’,述说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王立强说,竹岐乡重建牌坊旨在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孝道文化”,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竹岐乡深入开展“浓情拗九孝传承乡村振兴扬新风”主题活动,评选表彰“孝女孝媳”,宣讲孝老爱亲故事,举行“行孝事、尽孝心”仪式,打造“闽侯孝道第一村”文化品牌。2023年福州市委文明办、闽侯县文明委在元格村举办“我们的节日·拗九节”福州市主场活动闽侯专场,更是将“孝道”文化在全市传承弘扬。通过文化振兴,元格村的乡村旅游、小籽茶油等有关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振兴,乡村振兴图景更加立体。

此外,竹岐乡近年还涌现出一批精彩的文化振兴生动事例。比如,福州市非遗项目木雕(闽侯)传承人邓宇荣回到罗洋村创办非遗木雕艺术馆,吸引游客慕名前来,为老村增添了不少生气,许多村里的年轻人因此“拜师学艺”,与邓宇荣一同从事木雕行业,带动乡村进一步振兴。又如,天台村畲族自然村举办了2023年福州市“福籽家园”民族文化活动暨闽侯县竹岐乡民族风情文化节,通过“福”文化元素紧密融合进畲歌畲舞、畲族医药、非遗技艺等活动展演,展现新时代少数民族新风貌,助力少数民族村乡村振兴。(闽侯县委组织部)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