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周夏林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全面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是否必要,存在哪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有哪些相应的解决方案?”“立足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如何将人工智能更广泛地形成新质生产力,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8月25日,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全面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机遇与挑战”观点论坛,共同探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必要性、可行性。
在今年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明确提及,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人工智能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核心动力。此外,各个高校陆续面向全校开展人工智相关课程,旨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2024年6月19日,浙江大学发布了《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成立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创新联盟,并计划于2024年9月面向全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复旦大学将在2024-2025学年推出至少100门AI领域课程,加快AI+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是否开设以及如何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成为各个高校关注的热点话题。
与会嘉宾合照
此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YOCSEF)主办,由CCFYOCSEF杭州学术委员会组织,CCFYOCSEF杭州分论坛主席董建锋(浙江工商大学)和副主席况琨(浙江大学)共同担任执行主席,邀请浙江大学浙求是特聘教授吴飞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国家教学名师王万良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处长伍蓓教授作为引导嘉宾。
此次论坛线下线上同步进行,活动讨论热烈,持续4个半小时,线上超过8000人观看。
论坛现场
浙江大学吴飞做引导发言
浙江大学浙求是特聘教授吴飞分享了计算机101计划建设实践和通识教育的思考,101计划旨在提升本科教育质量,101计划已从计算机专业起步,现已拓展至其他基础学科系列。吴飞教授以“厚基础、强交叉、养品行、促应用”为理念,梳理了人工智能课程的10大模块63个知识点,编写了101计划核心课程《人工智能引论》。为了向非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士,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介绍人工智能,吴飞老师团队以科普通识读物《走进人工智能》为基础,录制了近3000分钟的视频,给国家开放大学和其他高校作为通识课程教学资源,全面科普人工智能历史发展脉络、技术手段形态、学科交叉研究以及创新人才培养。
浙江工业大学王万良做引导发言
浙江工业大学国家教学名师王万良教授强调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对传统教育的变革影响,提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从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理念思路、通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王万良分享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的经验。他认为,非IT人员掌握AI技术是创新源泉,AI通识教育应重点讲算法思路和应用,而非技术实现。同时,AI通识课需有广泛覆盖面,内容深度、讲法及要求应随学生层次不同而调整。总之,AI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创新思维,助力各行业创新。
浙江工商大学伍蓓做引导发言
伍蓓从浙江工商大学发展角度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强调商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她认为,浙江工商大学通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建设举措,旨在通过AI技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并强调实战化、实践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引导报告之后进入思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全面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是否必要,存在哪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有哪些相应的解决方案?”“立足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如何将人工智能更广泛地形成新质生产力,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三个议题展开了深入思辨。
通过这次深入讨论,广泛思辨的论坛,线上线下嘉宾和观众了解到了全面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但确实也存在诸如课程内容设计、学生多样性、教师培训、跨学科合作等挑战,也集思广益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最后一致认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要围绕培养跨学科新型创新人才,支撑技术转化成新质生产力展开,将人工智能更广泛的形成新质生产力,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