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需要,我必须顶上。"
这是黄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上周五的清晨,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潜艇专家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就在去世前的几个月里,这位九旬老人还坚持在研究一线,为中国掌握最前沿的潜艇核心技术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他的离去让无数人为之扼腕,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他传奇的人生中,有太多这样的动人瞬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ee7c279ea310af311db711efb4c54f7.jpg)
一位81岁老人的内心独白
"没有个人得失,只有国家需要"
当听到黄院士去世的消息时,在北京的一家医院里,一位81岁的老太太再也忍不住了:"老黄啊,你苦了一辈子,我最后也没能见上你一面..."
这不是一个普通人的追思,而是一位同甘共苦的"潜艇功母"对丈夫的深情告别。
李世英女士是黄旭华院士的妻子。在69年的婚姻中,两人聚少离多。
从1957年黄旭华投身核潜艇事业开始,夫妻要么天各一方,要么虽在同城却难相见。
但正是这样的分离,成就了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这对科学家伉俪用毕生诠释着什么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一个感人的瞬间:
"如果能回到那个时代"
在送别黄院士的路上,一位潜艇设计师红着眼眶说:"黄院士常说,'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可是,我们却要用这样的方式和他告别..."
的确,在中山路小学里,至今还陈列着七一九研究所送给学校的潜艇模型,还有黄院士亲笔题写的祝福。
这些年来,黄院士多次来到这所学校,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科技报国是无上光荣的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cba177da39b12498f6d254850a27d6.jpg)
"这不是我个人的事"
一位老同事这样回忆: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回家的路上,黄院士总是挂着那句话:"国家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这不是我个人的事,关系到的是整个国家的强大。"
这种精神,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当我们回望他的身影,不仅是为了追思一个时代楷模,更是要继承他未竟的事业——用知识改变世界,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勇敢的心
黄老千古,人民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