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再现一大杀器!“光纤制导”自杀式无人机,能够有效屏蔽电子干扰,飞行10公里摧毁敌方。 2024年3月,乌军在战场上发现了一架俄FPV无人机,但与众不同的是,这架无人机还缠着一卷万米多长的细光纤。 经过乌军的研究,细光纤发挥着制导的作用,能够有效屏蔽电子干扰,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光纤会逐渐展开,飞行一万米都不会发生断裂。 这究竟是什么技术?俄军若是大量装备能扭转战局吗? 还记得电影里拆弹专家小心翼翼剪断的红色引线吗?在现代战场上,也有一种类似的“引线”在发挥着关键作用,只不过它不是用来拆除炸弹,而是用来精确制导武器,这就是光纤制导技术。 你可能会问,都什么年代了,还用“有线”制导,这不是落伍了吗?还真不是!虽然听起来有点复古,但光纤制导技术却拥有着卫星制导、惯性制导等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甚至可以说是未来战争的秘密王牌。 早期的制导技术,比如无线电指令制导,很容易受到干扰,而且信息传输效率低,就像老式电话容易串线还信号不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光纤制导技术应运而生。 光纤制导的核心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弹头上装有红外成像导引头或微光电视摄像机,就像导弹的眼睛,实时捕捉目标信息,并通过光纤传输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接收到的图像信息,对导弹的飞行轨迹进行实时控制,引导导弹精准命中目标。 这种“看得清、控得住”的特性,赋予了光纤制导导弹强大的战场优势。 光纤传输信息的方式更加隐蔽,不容易被敌方发现和干扰,就像一条隐形的“牵引绳”,确保导弹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依然能够按照指令行动,指哪打哪。 更重要的是,光纤制导导弹的“牵引绳”还赋予了它超强的灵活性,光纤制导导弹可以根据战场情况实时改变飞行轨迹,灵活躲避障碍物和拦截,甚至可以攻击目标的薄弱部位。 而且光纤传输带宽高,信息量大,导弹能够接收到清晰的目标图像,这极大提升了目标识别能力和打击精度,尤其是在对付复杂战场环境和伪装目标时优势明显。 说了这么多优势,那光纤制导技术是不是完美无缺呢?当然不是!“牵引绳”虽然好用,但也带来了一些限制。 光纤本身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比如高温环境下的抗热性能、高速飞行时的力学性能等,都需要克服材料和工艺上的挑战。 光纤也会占用导弹内部空间,增加导弹重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导弹的威力和飞行性能,需要在设计上做出权衡。 光纤制导导弹的射程受限于光纤长度,通常在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之间,无法与上百、上千公里的远程导弹相媲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尽管存在一些限制,但光纤制导技术依然是现代军事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尤其是在反坦克导弹、重型鱼雷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信随着光纤材料、电子技术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光纤制导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新一代光纤制导武器将会不断涌现,在战争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信息来源:《超级抗干扰!俄军DIY出有线控制无人机,遥控距离可达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