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和青蛙组CP!临沂市河东区“稻田蛙”绘出丰收好“钱”景

齐鲁壹点 2024-08-30 23:07:44

在一片生机盎然的稻田下,成群的黑斑蛙或潜游于水中,或跃上田埂……这就是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的东水湖崖村的“稻田蛙”养殖基地。

70个养殖池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稻田间,形成了“田中种稻,稻下养蛙”的独特生态模式,并绘出了一幅丰收好“钱”景!

“稻田+青蛙”生态养殖模式

走进临沂市河东区池满塘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在翠绿的稻田下,伴随着阵阵“呱呱”的蛙鸣声,黑斑蛙或徜徉在水中,或在稻下乘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稻田边上,东水湖崖村党支部书记许跃学正手持饲料盆,细心地撒向覆盖着黑色防草布的田埂上。紧接着,一群群黑斑蛙迅速围拢过来,争抢食物,场面热闹非凡。

“以前种稻子,最怕的就是虫害,你看,现在有了这些黑斑蛙,它们不仅能为稻田除虫,粪便还能为稻田提供天然养分。”许跃学指着稻田自豪地说,“我们既省心又省力,稻子长得也更好了。”

2024年3月以来,东水湖崖村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实施“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稻田蛙”生态立体循环农业。通过构筑“蛙吃虫、稻遮阴、蛙供肥”相互供给的稻田生态系统,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生,有效提升了土地的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的产出效益。

“低洼田”变成“致富田”

2023年,太平街道的葛家寨子村作为先行者,养殖黑斑蛙实现了亩产值近3万元的成绩,为村集体增加了约10万元的收益。这一成功案例激发了周边村庄发展稻蛙共养产业的热情。

“黑斑蛙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管理区书记胡景伟介绍,东水湖崖村地势低洼,以往村民们靠种植水稻为生,但产量低、收入少,“今年,借着河东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面铺开的契机,东水湖崖村也成立了临沂市河东区池满塘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准备开始黑斑蛙养殖。”

为保证项目顺利开展,该合作社成员先后两次前往湖北荆州、湖南怀化学习养殖技术,深入了解黑斑蛙的生长习性、疾病预防和市场销售等环节。回到村里后,许跃学与3名村干部商议,决定流转45亩稻田先行试点,启动黑斑蛙养殖。

在养殖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如何防止天敌对幼小的蝌蚪造成伤害?怎样保证黑斑蛙的饲料供应?他们通过罩上防护网、从南方购买高蛋白饲料等措施,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养殖黑斑蛙一定要细心,我们会根据天气调整饲料配比。比如晴天,我们需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水分,雨天则不需要。”许跃学介绍,稻田里已经有140万尾黑斑蛙,预计今年可产出成年黑斑蛙9吨,每亩净产值可达2万元左右,真正实现了将“低洼田”变成了“致富田”。

一田两收,实现“1+1大于2”经济效益

“稻蛙共生”的生态模式,不仅让东水湖崖村的稻田焕发了新的生机,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我们的黑斑蛙,生长期5个月左右,8月份就开始陆续进行销售了,预计9月10日就能大量上市。目前,我们已经跟电商平台达成了合作,不愁销路。”谈话间,许跃学忙个不停,手机间隔几分钟就要响一次,经询问得知都是前来订购黑斑蛙的客户,“从8月份开始就有不少人咨询,还有不少人专程从市区赶来购买,现在一天能卖掉120斤至200斤。”

由于黑斑蛙可以吃害虫,并为稻田提供养分,所以该合作社的水稻也是不打药、不施肥的纯天然产品,产量高、品质好。“预计今年水稻的亩产能达到1000斤左右,真正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许跃学的话语里充满了对丰收季节的期待和喜悦。

“今年试点成功后,我们将持续深化稻蛙共生模式,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推广‘稻鱼、稻蛙’等多种种养模式,针对有意向发展稻蛙养殖模式的村民,传授他们技术及管理经验,让更多农户参与其中,形成规模化发展,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胡景伟说。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主余凤)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