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安禄山攻入了潼关。唐将王思礼逃跑时,马被射死了。一个骑兵见状,把自己的马让给了王思礼,让他赶紧走!
王思礼感动的问:你叫什么名字,如果有缘再见,我定当涌泉相报!
那骑兵什么都没说,匆匆逃命去了......
叛乱平定后,王思礼升官成了河东节度使。他有个部下,叫辛云京,正担任代州当刺史。辛云京人缘不好,老被同事打小报告,名声很差。王思礼不辨真伪,只觉得很烦,于是写信把辛云京大骂一顿,说要重重办他!
辛云京吓坏了,根本不知道咋办才好。这时,一名军官告诉他:“我和王节度使曾有过一段转瞬即逝的生死之交。当时他问我姓名,我没有告诉他,只是不想用恩情来换好处罢了。现在辛将军有难,我愿意跑一趟,去见见王节度使,说不定能帮你把这梁子解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张光晟。
张光晟迅速前往太原,一进节度使府,话还没说两句,王思礼就认出了他:“哎呀,你不是我那救命恩人吗?怎么咱们这么晚才见面啊!”张光晟微笑着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把这些年的坎坷经历告诉了王思礼。
王思礼感动得不行,拉着他的手又是哭又是笑的:“我这条命,都是你给的!找你好久了,今天总算见着了,太高兴了!”俩人当场拜了把子,成了异姓兄弟。
张光晟趁机为辛云京说情,说他只是脾气不好,但人品绝对没问题。王思礼大手一挥:“他人品有没有问题,对我来说根本就不重要。既然恩人你都为他作保,看在你的面子上,我饶了他了!”
当天,王思礼就宣布把张光晟调到太原,做了自己的兵马使。还赏了他一大堆田产、房子和绸缎,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
后来,王思礼不停的给朝廷上书,说张光晟是大才,一定要大用!于是朝廷不断给他加官,一直升到了四品。
王思礼去世后,辛云京接任河东节度使。他也一直念着张光晟的好,给朝廷上书,让他接任了代州刺史。
唐代宗时,张光晟被提升为单于都护。上任前,代宗跟他见了一面,对他说:“回纥人虽然帮我们收复了洛阳,但他们捞的也够多了。如今他们还是不依不饶,经常在各地张牙舞爪,横冲直撞,掠人子女钱帛。你上任后,得想个法子治治他们。”
张光晟领了旨,表示一定谨记于心。
几年后,回纥的一个首领突董梅录,带着一群胡人从京城回去返乡,拉着很多辆马车,装满了大箱子。
途经张光晟的驻地时,他越看那些箱子越觉得不对劲,悄悄让驿站的官吏,用锥子扎了扎那些箱子,结果一扎进去,里面就传出了尖叫声!
张光晟大惊,叫人打开箱子一看,里面全是被拐来的京城女子。
张光晟火了,布置一番后,通知突董梅录,说要请他们吃饭。回纥人不疑有诈,一个个兴冲冲的来到了饭店。
酒过三巡,张光晟突然翻脸,把突董梅录和他的手下全给抓了,然后全部处死,只留了两个活口,放回去警告他们大汗,不许在大唐胡来!
至于那些被救的女子,全被送回了京城。
这事闹大了,回纥那边派使者来告状,德宗(当时代宗已经去世)也不想跟回纥撕破脸,就把张光晟召回京城,给了他个闲职。
回纥那边还是怨气冲天,德宗只好把张光昇再一降再降,直到彻底没事可干。张光晟觉得自己一身本事没处使,整天闷闷不乐。
三年后,泾原兵变爆发,德宗紧急跑路,速度比兔子还快。张光晟在内的大多数文武百官,全都落到了叛军首领朱泚的手上。
张光晟年纪上来了,失去了年轻时的锐气。结果腿一软,投降了。朱泚一高兴,给了他个宰相的头衔。
随着朱泚的军队连连败退,张光晟也看清了形势,他私下里跟唐将李晟联系,表示愿意归顺朝廷。
但是,李晟率军攻入长安的时候,张光晟又干了件怪事——他不光劝朱泚赶紧逃跑,还亲自带着几千人护送朱泚出城,然后才带着这些人投降了李晟。
李晟本身就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脾气,张光晟又很诚恳的向他认错,他就给德宗上了个奏章求情,想给他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华州节度使骆元光不干,他当着大伙儿的面骂张光晟:“我绝不跟这个叛贼再一张桌子上吃饭!”说完就甩袖子走了。
李晟没办法,只好把张光晟软禁起来。后来德宗下旨,说张光晟的罪行不可饶恕,最终张光晟被处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