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骗父母也算孝顺吗?浙江一男子做生意失败,将房子卖了还债,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伪造

骗父母也算孝顺吗?浙江一男子做生意失败,将房子卖了还债,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伪造一份70万的存单交给母亲,称这是离婚后卖房所得。母亲拿着存单到银行取钱,银行发现存单造假后立即报警。 这种事情乍一听离谱,但细想一下,好像还真有可能发生在身边。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警惕假币,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些银行存单、汇款单等金融票证,也可能是假的? 伪造金融票证可不是小事,它不仅扰乱金融秩序,更损害国家信用体系,后果相当严重。近年来,这类案件时有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2024年7月,宁波市江北区某银行,一位老母亲拿着张七十万的存单前来取款,却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怀疑。这张存单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经过银行内部层层上报核实,最终确认是伪造的。 无独有偶,2022年2月,江苏扬中市,同样是一位老母亲,拿着儿子给的两百万存单去银行取钱,结果被工作人员识破,报了警。 这两起案件,乍看之下匪夷所思,背后的故事却令人唏嘘。 原来,浙江老人手中的支票,是儿子为了不让其担心,隐瞒了自己卖房还债的事实,于是花三百块伪造了一张存单,没想到母亲眼看存款期限已到,便前往银行取钱,这才导致事情败露。 而江苏的男子王某,则是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事业有成,便编造了做生意赚大钱的谎言,并找人伪造了一张两百万的存单。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两起案件中的当事人,出发点都是为了家人,却在“孝心”的驱使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理智,铤而走险? 仔细分析,这其中既有社会现实的无奈,也有家庭因素的影响,更有法律意识淡薄的因素。 当下社会,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就业、住房、结婚……每一项都是一座大山。奋斗多年依然一事无成,还要面对父母的担忧和期待,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们喘不过气。 就比如说王某,他渴望成功,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却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最终选择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失败。 而父母这边,也往往对子女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他们或许并不了解子女真实的处境,只是一味地催促、施压,最终使孩子想到了这么个馊主意。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没有意识到伪造金融票证的严重后果,以为只是一件小事,殊不知已经触犯了法律的红线。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上面两人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孝心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违法的借口。 如何才能避免“孝心”变“违法”? 建议将金融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和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白,赚钱要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投机取巧,更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 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要坦诚沟通,子女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回报父母的爱,而不是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失败。 相关部门应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特别是金融法律知识的普及,让更多人了解金融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寻求帮助,无论是经济上的困难还是心理上的压力,都不要选择逃避,更不要铤而走险。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孝不能以牺牲法律为代价,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信息来源:《伪造70万元银行存单欺瞒母亲,宁波一男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中国宁波网、《为哄父母开心 伪造存单获刑》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