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大爆炸算起,宇宙已经存在了138亿年。这听起来的确相当漫长。但事实却是,我们的宇宙,还很年轻。
既然我们用年轻来形容它,就意味着宇宙,也会有不复存在的那天。
或许在遥远的数万亿年后,当恒星燃烧殆尽,大片由中子星、白矮星和黑洞组成的恒星遗迹,在经过无比漫长的衰变之后,只留下了一片无尽的虚空。
而这,究竟会在何时发生,又将以何种方式出现呢?
恒星纪元在宇宙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我们的太阳系,还是其他的绝大多数恒星,都是在的一个称为“恒星纪元”的时代所形成的。
大爆炸发生约一百万年之后,物质开始从炙热中冷却。气体和尘埃的相互聚集,形成了一颗颗原恒星。在重力的作用下,原恒星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骤然升高,并最终引发聚变反应。第一批恒星,就此诞生了。
然而,宇宙中可供恒星燃烧的氢,是有限的。因此,无论是新恒星的诞生。还是老恒星的燃烧,都将会有完全停止的一天。
那些最大、最亮、最热的恒星,将会率先因耗尽能源而死去。紧接着,类似太阳这样的中等质量的恒星,也开始步其后尘逐渐消亡。
只遗留下大量诸如中子星、脉冲星、以及黑洞之类的恒星遗迹。当然,还有那些温度更低、亮度更暗、燃烧速度也更加缓慢的低质量红矮星。
然而,即便速度再慢,能源也会有消耗殆尽的那天。最终,这里将不再有任何一颗活着的恒星。只不过,这个过程将会相当缓慢。甚至可能会持续上万亿年。
它虽然看起来很久,但实际上,它不过是宇宙中最短的纪元之一。
当最后一颗恒星熄灭时,宇宙也将彻底告别恒星纪元,迈入了下一个阶段。

当最后一颗恒星燃烧殆尽,宇宙便正式走入了退化纪元。
那些从恒星纪元大衰退中侥幸存活下来的行星,将不得不去寻找新的家园了。它们可能会泊入某颗中子星的宜居轨道。也可能会围绕某个恒星质量的黑洞运行。
此时,如果哪颗行星幸运的保留了内部的热源,和外部的大气结构。那么,其相对温暖的地下海洋,将可能会成为生命最后的避风港湾。
然而,这却不是宇宙的最终结局。因为,即便是残留的中子星、还是脉冲星、亦或是黑洞,它们也终将会有消失的那天。

在霍金的理论中,烟消云散,将会是每个黑洞最终的命运。至于它会在何时发生,则与一种名为霍金辐射的喷流息息相关。
黑洞越大,其产生的霍金辐射量就越低。失去质量和收缩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根据霍金的推测,质量最大的黑洞,可能需要数万亿年的时间,才能逐渐缩小并消失。
当最后一个黑洞也不复存在的时候,宇宙才真正迎来了死亡倒计时。也正式从黑洞纪元,来到了最终的黑暗时代。
黑暗时代此时的宇宙,不再有任何一个天体存在。仅剩的,只有那些在四散漂流的粒子和辐射。至于它会持续多久,则完全取决于质子的衰变时间。
由于无法观察,科学家只能凭借估算,给出了约为 1.67乘以10的34次方年的半衰期。
如果这个数字是准确的,那么最后的质子就将在这之后衰变成更小的π介子和正电子。
有一天,当这些基本粒子也不复存在。剩下的,将只是一片无尽的虚空之海。而那个原本热闹的宇宙,也就走向了彻底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