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曾出演《湄公河行动》的35岁青年演员因腿部异常肿胀就医,最终确诊恶性肿瘤。他回忆道:“高中起右腿就比左腿粗,但一直没当回事,没想到竟是癌症信号”。实际上,像这样的情况并非是个例。
如今,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而血常规作为最基础的检查项目,其实暗藏着癌症预警的关键线索。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
一、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负责携带氧气,若持续降低可能提示贫血,但更需警惕癌症风险。正常情况下,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血液肿瘤:白血病、淋巴瘤患者中,超80%早期出现贫血;实体瘤影响:胃癌、肠癌等可能因慢性出血或营养不良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化疗副作用:放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需定期监测。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明显诱因(如月经量大、饮食差)却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建议及时就医以排查消化道或血液系统肿瘤。

二、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数值为4-10×10^9/L。
它作为免疫系统的“哨兵”,如果你在检查时候出现异常波动可能暗示:
异常升高: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常伴随白细胞恶性增殖;异常降低:胃癌、肺癌等实体瘤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或放化疗抑制骨髓;淋巴细胞异常:若淋巴细胞占比显著增高,需排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值得注意的是,感染也会导致白细胞变化,但若治疗后指标仍未恢复,务必进一步就医进行检查。
三、血小板(PLT)
血小板具有修复受损血管、防止出血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其参考值为100-300×10^9/L。
如果你的血小板出现异常,可能提示:
持续升高:肺癌、肠癌等实体瘤可能刺激血小板生成6,增加血栓风险;不明原因减少:肝癌、白血病等可能破坏血小板生成或加速消耗;化疗影响:血小板<50×10^9/L时易出血,需及时干预。值得注意的是,单纯血小板异常≠癌症,但合并消瘦、疼痛等症状时务必重视。

健康无小事,定期体检+异常指标追踪,才是对抗癌症的关键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