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本文共2554字,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前言“项王,你快过江吧!江东父老还等着你!”乌江亭长跪在地上,泪流满面。他知道眼前的这个人,虽是乱世之枭雄,却已成孤身逃亡的失败者。
项羽纵马停在乌江边,望着滔滔江水。片刻后,他挥手止住了亭长的哭喊,眼中有挣扎,也有决绝:“天之亡我,非战之罪。江东虽小,我无颜见父老乡亲。”
说罢,他拔剑自刎。江水依旧滚滚向东,而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却从此刻开始传颂千古~
说到项羽,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形象,或者是那位悲壮的“自刎乌江”的失败者。但是,你是否曾经想过:项羽为何最终不愿回到他曾经熟悉的江东呢?今天老达子来跟大家聊一下~
回顾乌江自刎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项羽的一生~
项羽,字羽,楚国贵族出身,身世显赫,天生力大无穷。年轻时,他便展示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惊人的胆略,尤其是在反秦起义的过程中,他一度是举世瞩目的英雄。
项羽的理想很简单:他要恢复楚国的辉煌,推翻秦朝的暴政。
当时,楚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国度,项羽从小就受到楚文化的熏陶,心中早已有了“大楚之梦”。而且,项羽的个性也极为刚烈,他向往的是英雄豪杰、气吞万里的事业,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普通的国君。
楚国的版图之广、风土人情之多,深深地吸引了他。但是,正是这种理想,也让项羽的命运变得无比曲折。
项羽的一生中,有两场战役特别值得提到,那就是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
在巨鹿,他带领只有5万兵力,硬是打败了章邯率领的40万秦军;在彭城,他带着3万人,成功击溃了刘邦的60万大军。
那时,项羽手下大约还有10万兵力,而敌军有60万。单从兵力对比看,这次和前两场相比,他的优势其实并不小:前两次是1:8、1:20,这次是1:6。
项羽特别擅长在开阔地带打野战,尤其是遭遇战。垓下正好是平坦开阔的地方,视野极其开阔,他也想着在这里最后拼一把,像以前在巨鹿和彭城一样,凭借少胜多,反转局面。
不过,巨鹿和彭城的胜利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敌人防备松懈,打了个措手不及。而这一次,他的对手是韩信,再加上刘邦的各路援军也都是有备而来。
所以垓下之战的最终结果就是项羽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灭。接下来就出现了“乌江自刎”这一幕,堪称项羽一生最悲壮的场景。
从公元202年开始,经过了长达数年的楚汉之争,项羽最终被刘邦的汉军所击败。自此,项羽不仅失去了战场上的优势,连退路也几乎被封死。项羽退到乌江时,身边仅剩下寥寥数人。
面对刘邦的追击,项羽面临着一个选择:是继续反抗,还是放下所有,返回江东?
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会返回江东,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总有东山再起的时候,可是项羽却选了与我完全相反的另一条路。
这一决定,后来被许多人解读为“英雄气短,壮志未酬”。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为“失败者的选择”,因为项羽的心里,其实是有着深深的矛盾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为何不愿过江东?那么,项羽为什么坚决不肯过江东呢?有些人只站在性格和宿命的角度上去分析是有些偏颇的~
从汉军四面楚歌下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这首诗表达的非常自负,但其实映衬的是他的自我否定。
再到东城二十八骑的“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他把锅推给老天,是天要亡他。
最后是他在江边的“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我们能看出他的心理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的,比如:
1、失去信心与尊严的折磨自古英雄多情,项羽身上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对荣耀的执着。他不愿意再回到江东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深知,一旦回到江东,便意味着他的失败将彻底被曝光。
项羽是个非常骄傲的人,他不容忍自己以“失败者”的身份回到曾经的故土。对他而言,回江东就像是一种耻辱,而这种耻辱,是他宁愿用生命去抵抗的。
他宁愿死,也不愿面对江东百姓的眼光,更不愿看到曾经的忠诚与追随者,因为自己的失败而失望。
2、对未来的东山再起没有信心项羽其实并不傻,他早就看清楚了,自己当时封的那些诸侯,都被韩信干翻了。看看现在自己手里的这点兵力,就算他再回江东,结局也不过是拉更多的人陪葬。
你看,希特勒当年宁愿死,也不愿投降,坚持把柏林弄成废墟,你觉得那是件值得推崇的事吗?
虽然对于项羽个人来说,活着总比死了强,但如果考虑到江东的百姓,他们难道不希望活命吗?
再说了,在古代,叛乱者可是要满门抄斩的,谁帮你东山再起,谁就得承担刘邦的灭九族之责。项羽心里肯定明白,继续打下去,最后不过是害了自己支持的那些人。
所以,他最终做出了决定:不愿再拿江东父老的性命去做自己的政治赌注。看到这些人因为支持自己而丧命,他是下不去手的。
3、项羽的天命观:天之亡我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曾对追随者感叹:“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也!”这句话透着一股英雄末路的无奈,也道出了项羽心中的宿命观。
项羽始终相信,自己是受命于天的霸王。他的一生辉煌无比,从巨鹿一战中击溃秦军四十万,到楚汉战争初期连胜刘邦,他几乎从未遇到真正的挫折。但当失败到来时,他的信仰彻底崩塌。他觉得,这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而是天命的改变。
因此,在他看来,回江东不过是徒劳,既然天要亡他,何必再挣扎?项羽的骄傲和信仰让他拒绝了一切反败为胜的可能。
如果项羽回了江东,会怎样?那么,如果项羽在乌江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决定回到江东呢?历史也许会改写吗?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项羽如果真回到了江东,可能也难以改变他的命运。
首先,项羽回到江东,不可能得到刘邦的宽容。刘邦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政治家,他不会允许项羽这个强劲的对手继续存在。他很可能会采取政治手段,软禁项羽,最终让其死于非命。
其次,项羽回到江东,也难以恢复他曾经的英雄风采。即使他名义上回到了江东,百姓也许会尊重他,但对于项羽来说,这样的尊重已经不再有意义。项羽可能会被当地权贵利用,逐渐沦为一个失去尊严和独立性的“傀儡”。
最终,项羽的命运还是会走向失败,但至少,他死在了自己的选择上,死在了那个最尊严的地方——乌江边上,而不是在刘邦的政权下苟延残喘。
老达子说所以,最后他终于想通了:他带着自己的骄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刎。
假如你是项羽,站在乌江边上,你会选择继续抗争,还是像他一样以死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