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为什么吃亏的都是老实人?复旦教授直言:当下社会中,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那些忠诚

为什么吃亏的都是老实人?复旦教授直言:当下社会中,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那些忠诚、守信、孝顺、守规矩的孩子,90%到了社会上会吃亏。 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要诚实守信、待人真诚,但步入社会后却发现,那些在职场上平步青云的人,似乎并不是靠“老实”二字。 2011年,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这个社会,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那些“老实”孩子,90%到了社会上是要吃亏的。 钱教授的这番话或许刺痛了不少人的心,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家长们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对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听话"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师长的认可,却也更容易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迷失。当他们走出象牙塔,面对尔虞我诈的社会,很容易因缺乏社会经验和应变能力而碰壁,甚至成为被套路的对象。 诚然,智育和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缺一不可。智育让我们拥有知识、技能,是我们在社会立足的根本;而德育则塑造着我们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指引我们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和教育者却陷入了“唯分数论”的怪圈,过度强调智育,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 一些孩子为了考取高分,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包括玩耍的时间、与人交往的机会,甚至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孩子,也许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却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冷漠自私,难以融入集体。 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家长过于注重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却忽略了对他们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这些孩子或许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但在学习和工作中却常常显得力不从心,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最终被社会淘汰。 过分强调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失衡,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那些在“高压”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那些缺乏社会竞争力的孩子,则可能因为屡屡受挫而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社会产生抵触情绪。 如何才能在智育和德育之间找到平衡点,培养出既有能力,又有担当的下一代? 家长和教育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智育和德育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在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品德修养,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孩子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那些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同时还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机器,也不是把他们塑造成道德模范,而是要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既能创造价值,又能回馈社会。 信息来源:《钱文忠:吃亏非问题删书藐视学习者》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