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娘家住了一个月,临走时老爸塞给我2000块,硬要我转交给大嫂,说住了一个月,我给点钱意思意思一下,下次回来她还能照顾你。我一头雾水,我回家也帮忙忙前忙后的,自己辛苦不算什么,怎么回自己家还搞得这么生分,最后还得给大嫂发“红包”?你们说这钱到底该不该给?
一个月的时光匆匆而过,明天就要离开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了。
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我就觉得心里堵得慌。爸爸神神秘秘地把我叫到自己房间,从床头柜icon里拿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2000块钱。他压低声音对我说:"闺女啊,这钱你拿着,明天走的时候悄悄塞给你大嫂。就说是你住了一个月的心意,免得下次回来她说三道四的。"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愣在那里看着爸爸。回自己爸妈家,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怎么还要给钱?而且还是给自己的大嫂?
他见我不说话,又补充道:"你也知道,你大嫂平时操持家务挺辛苦的,你回来,她一个人照顾这么多人。这一个月,她肯定也多费了不少心。这点钱,就当是你的一点心意吧,爸帮你出这份钱,你去走个过场就好了。"
我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但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出口。拿着那个沉甸甸的信封,我回到自己房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回想这一个月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自己并不是白吃白住的米虫icon。每天早上,我都会起个大早帮忙做早饭。白天的时候,我会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活,比如洗衣服、拖地、买菜。晚上吃完饭,我也会主动收拾碗筷,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
记得有一次,大嫂要去地里干活,我主动提出帮她照看孩子。那天我带着小侄子去村口的小卖部买了冰棍,还陪他玩了一下午的游戏。回来的时候,大嫂笑着说:"真是麻烦你了,孩子没给你添乱吧?"我摆摆手说不麻烦,心里还挺高兴的。
可现在,爸爸的话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成了外人。难道在他们眼里,我回自己家还得付房租不成?这种感觉让我很不舒服,仿佛一下子被推到了门外。
我翻身下床,轻手轻脚地走到客厅。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给家具镀上一层银色的光芒。我站在那里,环顾四周,突然觉得这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变得有些陌生。
大嫂是在我上大学那年嫁进来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相处得还不错。她会给我织毛衣,教我做一些好吃的小菜icon。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似乎越来越生疏了。每次放假回家,我总觉得她看我的眼神里带着一丝防备,好像我是个外人似的。
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可能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回来,都感觉家里的一切都在变化,唯独我还停留在过去。
想到这里,我不禁叹了口气。也许在大嫂眼里,我确实是个外人吧。毕竟现在的家,是她一点一滴经营起来的。我只是个偶尔回来做客的人罢了。
天边泛起鱼肚白,我回到房间,开始收拾行李。那个装着钱的信封就放在床头,我盯着它看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把它塞进了包里。
吃过早饭,我跟家人告别。临出门前,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那个信封塞给了大嫂。她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这是干什么呀?"我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谢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
大嫂连连摆手,说不用这么客气。但我还是坚持让她收下了,看着她收起信封的样子,我心里五味杂陈。
坐上回城的车,我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脑子里乱糟糟的。我在想,如果我不给这个钱,会不会以后就不能随随便便回家了?如果给了,是不是就默认了自己的外人身份?
车子驶入高速公路,我闭上眼睛,试图理清自己的思绪。这笔钱,到底该不该给呢?给了,心里别扭;不给,又怕以后回家不自在。这个问题,恐怕没有标准答案。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当我们长大了,离开家乡,在外打拼,家的定义也在悄然改变。我们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时回家撒娇的小孩子了,而是需要考虑各种复杂关系的成年人。
想到这里,我不禁对老爸的做法有了新的理解。也许在他看来,这笔钱不仅仅是对大嫂付出的感谢,更是为了维系这个大家庭的和谐。
列车继续向前,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我知道,等我再次回到这个家的时候,可能又会面临新的困惑和选择。但无论如何,这里永远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是我永远的避风港。
至于那2000块钱,也许它代表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复杂,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和妥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