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竟成了陋习?前有专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有北大教授建议取消年夜饭,老百姓想过个有“年味”的年为什么这么难? “年夜饭是野蛮落后的习俗,先进国家都不兴这个,建议立法禁止年夜饭!”2021年,北大教授孔庆东的一番言论,迅速在网上激起千层浪。 年夜饭可以说是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难道真的如孔教授所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吗? 年夜饭之于中国人,绝不仅仅是一顿盛宴,它更像是一根无形的线,将天南海北的游子紧紧牵绊,将一年到头的喜怒哀乐交织融合,最终汇聚成家的温暖。 在外漂泊的人们,无论多远,都会拼尽全力赶回家,只为这顿团圆饭。那一口家乡的味道,是慰藉,是归属,更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夜饭的餐桌上,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年夜饭从过去简单的果腹,变成了如今琳琅满目的美食展览,与此同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也让年夜饭的传统意味逐渐淡化。 有人说,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年轻人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对传统节日反而兴致缺缺。也有人质疑,年夜饭的铺张浪费、暴饮暴食,是否背离了节日的初衷?更有甚者,将年夜饭与酗酒闹事、社会治安问题联系在一起,认为它弊大于利。 这些批评并非空穴来风,我们不能否认,在一些地方,年夜饭确实存在着过度消费、铺张浪费的现象。也确实存在着个别人,借着节日的名义,放纵自我,扰乱社会秩序,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年夜饭文化价值的理由。 事实上,任何一种文化习俗,都应该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年夜饭也一样,我们可以尝试用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式来准备这顿团圆饭,也可以在保留传统菜肴的同时,加入一些新元素,让年夜饭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年夜饭回归本真,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与其纠结于形式上的争论,不如多花些心思,去感受家人团聚的温暖,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毕竟年夜饭的意义,从来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和谁一起吃。它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也折射出我们内心深处,对家、对亲情永恒的眷恋。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年夜饭也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它不仅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更可以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身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试想一下,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饺子,感受着中国家庭的温馨氛围,那将是怎样一幅动人的画面? 年夜饭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去守护、去创造,在传承与创新中,让这顿团圆饭,继续温暖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 信息来源:《有专家建议禁止年夜饭!?网友:真的建议取消专家的建议》中华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