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坚持德智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探索科教融合、推进校城融合、强化赛创融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研究生人才需求,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坚持德智融合,涵养研究生德才兼备品质。成立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开设研究生“思政大讲堂”,依托省“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中国科协学风涵养工作室”,建设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积极探索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思政工作体系,将党建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教育培养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融入课程课堂、科研创新、知识教育、社会实践等各环节,聚合多主体育人合力,强化德智融合育人赋能。
深化产教融合,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通过政府引导、高校联合、行业产业协同等平台资源集成,推动建设联合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校政企协同,搭建研究生三级工作站平台。通过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生工作总站,统筹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工作;与地方大型集团合作建设研究生工作二级站,搭建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平台;在集团公司内部设置研究生工作三级站,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科技合作,具体落实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探索科教融合,构建融合循环生态体系。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大院名企合作,创新研究生“1+2”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多样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组织产业教授、研究生工作站和企业专家参与学科与学位授权点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改革及论文指导等。加强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获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立项。
推进校城融合,增强服务地方科研水平。深入推进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1111”工程,推动“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向“人才培养”转变,为研究生培养注入创新活力。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与省内县区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全面推进高层次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坚持扎根地方,开展跨单位、跨领域、跨区域合作,持续提升研究生服务地方行业产业能力和水平。
强化赛创融合,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坚持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导向,组织开展研究生科研攻关、科技竞赛、技术推广示范等活动,构建课程导引、团队推动、竞赛训练、平台提升的联动体系,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发表数、申报专利数、全国创新创业竞赛获奖数增效明显,以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融合,持续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通讯员潘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