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的专家,就算一个月多发20万,相信老百姓也愿意! 河南洛阳,一女子发视频说丈夫每天光着膀子在客厅筛选麦种,俨然把家里变成了麦场,没有一点教授的样子…… 2024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的王林生教授,因为一段妻子随手拍摄的视频火了。视频里,王教授正光着膀子,在堆满麦穗的客厅里忙碌着,乍一看,还真和普通农民没什么两样。 网友们纷纷表示难以置信,谁能想到,这个土味十足的“老农”,竟是一位在小麦育种领域深耕四十余年的资深专家? 很多人不知道,“科大1026”这一优质小麦品种的背后,凝聚了王教授团队的心血。为了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田间试验,从最初的品种筛选、杂交配组,到后期的田间管理、性状观察,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艰辛。 期间多少个日夜,他们在田间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多少次失败,他们从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调整方案,重新开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努力,团队终于培育出了这一优质小麦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等优点,一经推广,便在多个省份迅速推广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其实,熟悉王教授的人都知道,他这辈子就没离开过麦田,而这份对小麦近乎执拗的热爱,还要从他儿时说起。 出生于农村的王林生,对儿时的物质匮乏记忆犹新,那时候,想吃白面馒头,是过年才能享受的“奢侈”,王教授决定改变这种形势,于是便从最基本的农业出发。 1982年,17岁的王林生,怀揣着儿时的梦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农学专业,从此开启了他与小麦的不解之缘。 毕业后,王林生继续深造,最终成为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一名教授,四十多年来,他始终围绕小麦育种这一目标,默默耕耘,即使在别人眼中,这份工作“辛苦又枯燥”。 每年麦收季节,王教授家的客厅、阳台就成了他的“临时实验室”,为了不影响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和结果,他会把麦子带回家,进行筛选、脱粒等工作。这时候,家里的各种物件,就成了他的实验工具。 王教授对科研的热情,有时甚至让人觉得“走火入魔”。他家的阳台,从来不种花,只种小麦,为的就是能随时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常年在田间地头工作,也使得王教授看起来越来越像农民了。 对于王教授的“痴迷”,妻子早已习以为常,作为王教授的大学同学,同时也是育种团队的一员,妻子深知丈夫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虽然嘴上偶尔也会吐槽几句,但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每当麦收季节,为了让教授按时吃饭、早点休息,妻子总会默默地帮忙到深夜。在她眼中,丈夫虽然不修边幅,但为了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这份纯粹和执着,让她感到骄傲和自豪。 而对于“意外走红”,王教授看得很淡,他希望网友不要过多地关注他个人,在他看来粮食安全是国家重中之重,而种子则是农业的“芯片”。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他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教授及其团队是真正的“麦田守望者”,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默默守护着国家的“米袋子”。 信息来源:《你能想象吗?他真的是大学教授》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