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黑天鹅:研究揭示其有成为入侵物种风险,30个自然保护区已有分布

九派新闻 2024-09-06 15:34:34

在各大动物园和公园内,黑天鹅总是极具魅力的鸟类,其凭借独特的黑色羽毛和优雅的体态,往往赢得公众喜爱。

黑天鹅与人的互动也时常发生。据媒体报道,去年12月,北京圆明园,几只黑天鹅被冻在湖面上,多亏两位热心大爷解救。今年1月,石家庄太行野生动物救护站接到了多位市民的电话,称在滹沱河藁城段发现一只眼睛失明的黑天鹅,已在此地滞留20多天。4月14日,在江苏张家港梁丰生态园的湖面上,一只黑天鹅被风筝线缠住,众人合力将其解救。

事实上,黑天鹅是外来物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在许多国家被认为具有成为入侵物种的高风险。它们体型较大,缺少天敌,并且在与本土鸟类的资源竞争中更具优势。在适宜条件下,黑天鹅一年可繁殖2窝,且幼鸟成活率高,因此种群数量可迅速增长。

黑天鹅。图/VCG

近日,复旦大学马志军教授团队根据媒体报道,调查了黑天鹅(动物园和养殖场之外的非圈养种群)在中国大陆的分布和公众认知,并比较了公众对黑天鹅和一般外来物种的情绪和媒体态度的差异。

研究表明,截至2022年底,中国大陆至少711个地点共6654只自由生活的黑天鹅,此外,30个自然保护区已出现黑天鹅分布。而在媒体报道中,对黑天鹅的正面情绪倾向的报道占压倒性优势。

该研究以“Detectingthedistributionofandpublicattitudestocharismaticalienspeciesbasedonmediacoverage”为题,于今年8月发表于《AvianResearch》。九派新闻采访了本研究的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2023届本科生刘悦轩。

[1]黑天鹅是外来物种而非“保护动物”

2021年初,刘悦轩发现很多公园里都有黑天鹅,同学朋友聊天时也会提起在哪里见到了黑天鹅,很稀奇、很开心。她意识到,黑天鹅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似乎变高了,但生态学专业出身的她也明白,这是一个外来物种。

“当时看到的媒体上大部分都是对其正面的宣传报道,因此想要认真地调查一下黑天鹅的分布现状以及媒体对它的情感态度。”

研究发现,截至2022年底,中国大陆至少711个地点共6654只自由生活的黑天鹅,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中部和南部区域。公园和风景区是黑天鹅的主要分布地点(407处),其次是学校校园(115处)。

而在过去20年间,关于黑天鹅引入和扩散的媒体报道也呈增长趋势,尤其是2017年后,报道数量快速增加。

“我认为是主动引入多、对后代的处置少、环境适应性强这三点,结合在一起导致了黑天鹅近年来的广泛分布与扩张。”刘悦轩说。许多黑天鹅是主动引入,它们在某地繁殖后代后,往往缺少人为对其后代进行行动限制的处置,例如剪羽防止其飞远等,不受限制的黑天鹅种群可能会扩散到周边。此外,黑天鹅适应性强,也没什么天敌,不太会因为外界环境问题导致种群发展被制约。

黑天鹅在水中。图/VCG

“物种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能够形成自我维持的种群,缺乏天敌等种群制约因素,以及种群有快速扩张潜力的外来物种通常具有入侵高风险。”刘悦轩称。

让她意外的是,相当大一部分报道对黑天鹅缺乏正确认识:一些媒体错误地将黑天鹅和我国本地天鹅混为一谈,认为黑天鹅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一些媒体将黑天鹅的出现认为是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的标志。虽然少数媒体指出黑天鹅不是我国的本土物种,但多数报道强调其稀有性,并没有提及黑天鹅的入侵风险。

九派新闻查询发现,在救助黑天鹅的相关报道中,多数称其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林草局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的为疣鼻天鹅、大天鹅和小天鹅,并没有黑天鹅。

2021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就曾解释:黑天鹅源自澳洲,作为非国产物种,自然不能列入我国的保护名单。黑天鹅属于“无生存危机的物种”,既不在IUCN名单和CITES附录里,也未见存于“三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当中。

“黑天鹅是外来物种,所以并不是我国的保护动物,黑天鹅也并不是濒危物种。(将黑天鹅视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根本的知识性信息错误。”刘悦轩说。

[2]30个自然保护区已出现黑天鹅分布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发现30个自然保护区已出现黑天鹅分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界定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性质:“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自然综合体的陈列馆和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更是维护环境安全的主力军。

刘悦轩表示:“自然保护区是我们为了保护本土物种、本土生态系统而设立的,黑天鹅作为外来物种,种群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影响保护区内的本土物种和生态系统,这与设立保护区的初衷是违背的。”

她介绍,黑天鹅在欧洲一些国家也是外来物种,研究发现它们会与当地天鹅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与当地植食性动物竞争食物,攻击当地的一些野生动物,甚至当地居民。因此,我国需要对黑天鹅可能带来的影响保持警惕。

黑天鹅。图/VCG

黑天鹅本是典型的外来物种,不会因为迁徙进入我国境内。资料显示,在大航海时代,黑天鹅的“被发现”是一桩引起过世界轰动的大事件,此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后来,这被经典化为“黑天鹅事件”,指罕见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通常会引起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

刘悦轩称,目前我国存在的黑天鹅野生种群均为人为引入,或人为引入之后逃逸到野外形成的。每个主动引入的事件都是一个潜在的可能引起黑天鹅野外种群扩张的来源。

“目前大部分地点的黑天鹅是主动引入,这说明目前该物种种群更多受到人类的主动活动影响。在种群还没有快速增长和大范围扩散的情况下,及时干预能将其有效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如果其通过自然繁殖和扩散形成大量野外种群的话,此时再想要控制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不一定能控制住。在这方面,澳大利亚对外来物种野兔的防控有着深刻的教训。

[3]新物种不一定就是“良禽择木而栖”

很多人会将黑天鹅的出现视为当地生态环境向好的标志。对此,刘悦轩表示,生态环境改善通常会提高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但“新物种”不一定就是“良禽择木而栖”。

一个地区新物种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该地区的环境确实符合该物种的生态需求,只是这种需要本身并不等同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新物种的出现可能只是物种扩散进程随时间发展的结果,即“新物种”的现身只是因为其扩散到这里了而已。

“退一步说,即使真的是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才导致了某个物种的出现,将这一物种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标志联系起来或许也是危险的,因为这赋予了这一物种某种类似‘吉兆’的滤镜。尤其是在讨论外来物种时。”

九派新闻发现,近年来,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方面,我国也已出台多项法律法规。

2021年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正式施行,根据该法,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丢弃外来物种者将面临一万至二十五万不等的罚款。

2023年,广州出台法规规范野生动物放生,其中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违法放生鳄雀鳝、豹纹翼甲鲶等所有野生动物外来物种。

刘悦轩在研究中也发现,对外来物种的负面倾向在2018年之后有所增加,“可能是随着我国近年来有关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立法和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媒体对外来入侵物种负面影响大力宣传的结果。”

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物种?在刘悦轩看来,对外来物种的态度有正有负很正常,因为外来物种虽然有入侵风险,但一些外来物种对我们是有益的。“我国许多经济作物、园艺植物以及畜牧和水产品的种质资源是从国外引入的,这些外来物种和外来种质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建议,首先可以对目前已经引进我国的外来物种开展入侵风险评估,分析判断其中具有潜在入侵风险的外来物种;其次,将具有潜在入侵风险的外来物种纳入监测网络中,使其种群动态处于各部门监测下,避免发生种群大范围扩散;再次,针对像黑天鹅一样,目前已有多地广泛引入、养殖的物种,为其引入地管理制定相应的标准与规范,以减少物种逃逸的发生,例如要求对引进的黑天鹅及其后代进行剪羽,以防止其扩散。

此外,了解公众态度并提高公众意识对于外来物种的管理至关重要。“要让公众能将抽象的‘外来物种’这一概念与现实中真实遇到的某一特定的物种结合起来,避免对现实中遇到的具有吸引力的外来生物丧失警惕。”

九派新闻记者武菲菲

2 阅读:575
评论列表
  • 2024-09-06 18:38

    赶紧去抓一只炖了尝尝[笑着哭]

  • 2024-09-06 18:42

    红烧还是清蒸?[哭笑不得]

    sweatmoon 回复:
    必须烧鹅
  • 2024-09-09 22:08

    黑与白杂交,然后就…哎

  • 2024-09-07 14:39

    不怕它多,就怕它不够吃!只要放开捕猎,吃法多样[呲牙笑]

  • 2024-09-09 12:41

    我家的大铁锅已饥渴难耐

九派新闻

简介: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