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传文脉振兴焕新生川剧“资阳河”的“腰杆”硬了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09-06 17:26:45

守护文脉,继往开来。

9月1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为川剧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川剧“资阳河”流派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川剧保护传承的对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条例》施行之际,资阳市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事业编制的县级专业剧团新考录19名专业人员公示期满,剧团将迎来首批有编的新成员。

这仅是资阳市保护和传承川剧“资阳河”流派的一个缩影……

专业剧团:风雨兼程守艺心

“哎呀,婆娘,顶起这个碗,啷该子有法滚来滚切嘛。万一碗打翻了,那不把脑壳烫烂啦?”

台前,两名不到20岁的“新生代”川剧演员分饰“妻子”“丈夫”二角。在“妻子”的逼迫下,“丈夫”头顶灯碗,先后做出侧身滚、圈腿滚、钻长凳、金鸡独立等高难度动作,展现出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近期,在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乐至县川剧团),每天都会上演这场极具观赏性和趣味性的川剧小戏《滚灯》。

人才青黄不接,是川剧最大的痛点。

9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该中心新考录人员名单公示也于当日结束,包含这两名“新生代”在内的19名川剧专业技术人员即将入职,成为剧团的“新鲜血液”。

乐至县川剧团的“新生代”演员上演《少年陈毅》。

这批“新生代”是乐至县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签订定向委培协议,开展四年制川剧专业技术人才带编定向委培。23名学生于2020年10月入学,如今顺利毕业,19名人员通过公开考录并结束公示。

川剧有300多年历史,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乐至川剧作为“资阳河”流派的杰出代表,历经风雨洗礼,却始终坚守初心,与时俱进。从荣获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优秀剧目奖的《劝夫》,到即将复排的传统大戏,每一步都凝聚着剧团人的汗水与智慧,展现了他们对川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

川剧演员表演。

“幸亏有了这群娃娃,不然乐至川剧就要断代了!”谈到这批“新生代”和《条例》的出台,中心党支部书记杨春感慨中蕴含期待,政策的利好将给予年轻一代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年,乐至县有专业的川剧团且运行正常,而雁江区则是几经考验。

资阳老城区的“万仞宫墙”墙根,现在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打卡地,在离它不到100米远的城隍庙,曾是川剧“资阳河”的起源地。

“资阳河”流派产生于清乾隆年间,以高腔著称。

百年前,川剧各大门派戏社汇聚资阳城隍庙同台打擂“会戏”,演员名角也以在这里献演为荣。百年间,川剧“资阳河”以其高雅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辐射至西南数省。

但同其他戏曲一样,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川剧“资阳河”逐渐走向衰落,激昂的锣鼓声和优美的高腔渐行渐远,演员和观众都出现了严重断层的现象。

原资阳县最后一个国营川剧团于1985年解散,戛然而止于盛年。

安岳县川剧团几经改制,虽一直保留川剧团牌子,但因面临诸多困境,剧团有名无实。

政企携手:促川剧“戏”水长流

面对川剧“资阳河”在近代的衰落与挑战,资阳市各县区政企联动,多措并举,共同推动川剧的传承与振兴。从民间戏班的活跃,到公办剧团的重组,再到《条例》的出台,均诠释着无数川剧人对川剧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在老资阳人记忆中,南郊乐园有茶苑戏班,天天有精彩的川剧演出,热闹非凡;东门大桥下,一拨川剧人妆容精致、盛装出演,吸引无数市民驻足观赏;在乡村,逢年过节赶庙会,川剧演出属重头戏,其中位于雁江区丹山镇的巍峰山戏班曾一度声名远扬。

川剧展演活动。

然而,随着一个个老戏骨逐渐年老或去世,戏班也逐步解散了。通常组织一出戏,“生、旦、净、末、丑”5个行当,往往得“东拼西凑”找外援。

虽然“城隍会戏耀资阳”的川剧盛景不复存在,但在保护传承川剧的路上,仍有不少各界人士前赴后继。

川剧进社区。

9月1日,记者走进雁江区振声川剧团,在一个仅十余平方米的工作室里,五彩斑斓的戏服、舞台道具、川剧文创产品等映入眼帘,古典韵味十足。

“川剧立法,对我们广大川剧从业者来说,确实是件大喜事!”谈及《条例》出台,剧团法人、雁江区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主席张诒甚是激动。

川剧展演活动。

近年“资阳河”的传承现状,让很多雁江川剧戏迷倍感惋惜和焦虑。

“80”后张诒就是其中一个,他自幼喜爱川剧,深受川剧艺术的熏陶。2017年,张诒组建了振声川剧团,将张德全等老一辈资阳川剧人组织起来,经常交流、演出,让川剧“资阳河”在雁江有了根据地。

这些年,振声川剧团通过川剧宣传、人才培养、交流创新和研学体验等方式,助力川剧“资阳河”的传承,还开发了蕴含川剧元素的“盖小碗”萌娃、“莫要慌”折扇等文创产品。

《条例》规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川剧保护传承工作,作为民营剧团,张诒坚信剧团在市场化中将大有可为。

保护和传承川剧“资阳河”,靠民间团体和行业协会的力量始终有限。为此,资阳市各县区多措并举推动川剧传承和振兴。

近年来,全市各县区积极开展川剧惠民演出和川剧知识普及推广活动。通过采录整理代表性剧目、现存曲谱手稿等资料,对《铡美案》等8个优秀传统剧目进行再创作,创作《青年陈毅》《我和我的祖国》等现代川剧优秀作品20余件。

对川剧“资阳河”的抢救性保护传承,还有更多的人在行动。

……

创新传承:“新生代”加速川剧破圈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条例》的出台,不仅为川剧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更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了典范。

神情专注、身姿挺拔、曲声悠扬,一曲伴奏结束,20岁的“新生代”乐师刘馨宇兴奋地向记者分享了她学习川剧的感悟。乐器演奏也要创新实践,在《迎春》川剧演出中,刘馨宇巧妙地将唢呐和胡琴两种乐器结合,让伴奏更富旋律感,更加动人心弦。

“川剧很神秘,我很喜欢!将积极参加川剧展演活动和各类比赛,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喜欢川剧。”谈及《条例》,刘馨宇眼神坚定、信心十足。

在排练间隙,19岁的花旦郭雨琪仍专注地练嗓哼腔。

“在保留川剧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元素,编排出更多新时代的故事。”郭雨琪认为,要对内容持续更新,表演年轻人喜欢的戏。

今年3月,雁江区启动“小戏苗”青少年川剧人才培养计划,在资阳主城区4所小学试点,还与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合作,成立了首个高校戏曲社团。

玉柴学校的“小戏苗”罗秀丽学习川剧已有两年,如今的她在理论和表演方面大有长进。小学毕业后继续学习川剧表演,是罗秀丽的一大愿望。

“川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智慧,值得我们去永续传承。”国家级三级演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熊宗强表示,在教导“新生代”练好专业基本功的前提下,鼓励对川剧进行创新。

晏家坝开展的川剧演出。

守正创新出好“戏”,何以让川剧发展加速“破圈”?资阳市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主席纪极超认为,要在加大剧目创作、表演形式、唱腔音乐、舞美设计等方面着力改革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川剧中。

缺阵地、缺人才、缺资金,仍然是当下川剧“资阳河”的保护和传承困境。《条例》也聚焦这些痛点难点,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

“川剧凝聚着川渝文脉的历史基因和巴蜀文化的精神价值。”《条例》的正式实施,让资阳市文联副主席邓时光振奋不已。

针对《条例》的出台,资阳市文广旅局明晰了进一步创新推进川剧“资阳河”的保护传承思路,提出通过加大川剧保护传承的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传承创新发展和拓展川剧发展空间等方面实现川剧“资阳河”的快速破圈。

川剧文艺演出。

金声玉振“资阳河”,古韵新风共长歌。

在保护传承中华文脉的路上,资阳攻坚克难、薪火相传,川剧“资阳河”流派的未来可期!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