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年,崇祯帝凌迟处死袁崇焕,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明朝再无可御敌之将。随着李自

不平凡的竹叶 2024-09-07 11:05:51

1630年,崇祯帝凌迟处死袁崇焕,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明朝再无可御敌之将。随着李自成的疯狂进攻,吴三桂又与清军暗通,可怜的崇祯帝只好“死社稷”。可叹,他至死也不明白,原本袁崇焕是可以给大明多延续几年国祚的。袁崇焕原是一个文臣。但在国难当头之际,他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征战沙场,一举赢得了宁远大捷,努尔哈赤也因炮伤而死。袁崇焕一生曾多次击退后金。他是明朝的保护神,也是皇太极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但就是这样一位赤胆忠心,又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将军,最终却以“谋叛”罪名而被凌迟。那么袁崇焕是否真的谋叛呢?我们从宁远大捷开始说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大军直扑宁远城。袁崇焕镇定自若,等到后金大军兵临城下,他一声令下,城楼上火炮齐鸣,弓箭齐发。后金军死伤惨重,鸣金收兵。第二天,后金军再攻城,他们把裹着生牛皮的战车推到城墙根,准备凿洞破城。袁崇焕亲率士卒搬石堵洞,同时令城上大炮加强火力。努尔哈赤阵前指挥作战,突然被炮石击中,受伤坠马。后金匆忙鸣金收兵,撤退时努尔哈赤魂归西天。当时袁崇焕43岁,初上战阵;而努尔哈赤已68岁,久经沙场。此战是努尔哈赤有生最严重的惨败,还丢了性命;而袁崇焕则是一战成名。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发誓要为父报仇。于是,发动了宁锦之战。1629年10月,皇太极亲率大军避过山海关,绕道内蒙古,进攻北京城。此时的袁崇焕是蓟辽督师,得知皇太极进兵京师,正在山海关巡视的袁崇焕急点9000骑兵,日夜兼程赶往北京救援。但此时袁崇焕的处境很不利,因为魏忠贤的阉党余孽正绞尽脑汁诬陷他通敌,并散布他是汉奸的谣言。这就引起了崇祯对袁崇焕的怀疑。袁崇焕驻兵在广渠门外,白天作战,夜间露宿。在军备极其缺乏的情况下,他要求进城休整人马,竟被拒绝。不得已,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连获广渠门和左安门两捷,京师转危为安。皇太极受挫,正心烦意乱时,范文程献上一条反间计。第二天,皇太极没有进攻,而是让降将高鸿中故意当着被俘太监的面,对看守说:“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有二人自敌中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经略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当时太监假装睡着了,第二天,看守就故意放走了他,逃回城后太监马上把听到的“情报”(袁崇焕与敌有密约)告诉了崇祯。本来就对袁崇焕疑心重重的崇祯皇帝一听到太监的告发,对袁崇焕谋反之事更加深信不疑,马上以议军饷为名,命袁崇焕到紫禁城。当时,北京城戒严,九门紧闭,袁崇焕坐在筐里,被人拉到城上。却不料,到了城里崇祯并不议饷,而是立马将他逮捕下了狱。袁崇焕的部将祖大寿等人,为了抗议朝廷逮捕主帅,便率部离京退回了宁远。而此时的袁崇焕仍在崇祯皇帝的恳请下,亲笔手书劝祖大寿等人,要他们听从朝廷命令,坚持抗金,绝不能因为个人生死而弃大局于不顾。祖大寿等官兵被袁崇焕的深明大义感动得失声痛哭,当即回师,期望能以奋勇杀敌来保全袁崇焕的性命。但是,昏庸的崇祯皇帝在后金军撤离北京后,不顾广大明军将士们的强烈呼声,竟以“谋叛”罪名,对袁崇焕施以凌迟之刑。袁崇焕背负“汉奸”之名直到乾隆年间,清朝修《明史》时,乾隆帝下诏为袁崇焕平反。《清高宗实录》记载:“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真相终于大白于天。袁崇焕一生忠心侍主,却被崇祯凌迟处死;而他的敌人却赞他忠心耿耿、为他平冤昭雪。这的确太讽刺了! 袁崇焕的死,表面上看是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但其实这里边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首先,是崇祯帝的多疑杀死了袁崇焕。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皇太极的反间计之所以得逞,就是抓住了崇祯多疑的缺点。而崇祯对于袁崇焕的猜疑主要源于两件事:一是军饷问题。当时国库亏空,四个月不发军饷的士卒闹哗变。袁崇焕为稳定军心不得不索要军饷。可是崇祯帝求胜心切,觉得袁崇焕出征没有战绩,却先要军饷,于是就把哗变归罪于他不体恤士卒。这是崇祯对袁崇焕不满的开始。二是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毛文龙曾深受崇祯器重,但是兵败之后,却生活腐化起来。袁崇焕为了整顿军纪,杀一儆百,于是斩杀了毛文龙。这让崇祯帝深感恐惧和不满,这时他就有了杀袁崇焕的心。所以说,皇太极的反间计正中崇祯下怀,他终于可以冠冕堂皇地杀袁崇焕了。其次,袁崇焕生性固执,也是导致其悲剧的重要原因。他处理事情只知进不知退,为大局考虑,竟固执地奏请崇祯帝接受皇太极的“议和”建议。但崇祯爱面子,拒绝议和。此事还给袁崇焕“谋叛”的罪名留下了口实。此外,袁崇焕一味地催要军饷,直至索要内帑(皇帝的私房钱),这让崇祯感到很不爽。这也是他固执的表现。窃以为:袁崇焕迟早都要死,因为没有哪一个皇帝可以容忍手握重兵的大将这样处理事情,只是崇祯杀袁崇焕,太不是时候了……

0 阅读:9

不平凡的竹叶

简介:加油,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