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中存在部分人缺乏感恩意识的现象,比如有的儿女不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有的普通人不仅不感恩帮助自己的人,甚至还讹诈扶起自己的好心人。但不能因此就断言中国是一个严重缺乏感恩的社会。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一些不良言论的传播有关,比如易中天所说的“感什么恩?感谁的恩?命是爹妈给的,钱是起早贪黑挣的,书是真金白银念的,房子是东拼西凑买的,病是砸锅卖铁看的”,这种言论将个人主义过度放大,忽视了社会责任和共同价值。当然,这也和中国几十年来过于强调物质发展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有关。国家由人民组成,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本质上也是对自己的感恩。拥有感恩之心,有助于营造优良的社会风气,强大国家精神,凝聚国家意志,团结人民。倘若人人都心怀感恩,社会风气必然向好;反之,人会变得自私自利,社会风气也会恶化。感恩是一种优秀的品德,任何时候都值得倡导,即便在战乱时期,感恩之心也能激励众多英雄豪杰为国为民挺身而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人民稍遇不如意就丧失感恩之心,这个民族终将走向衰落。感恩之心如同心灵与社会的净化剂,是人类积极进取的动力源泉,永远不应被摒弃。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反映了负面信息往往更易传播。宣传好人好事有时难以引发广泛共鸣和效仿,而负面信息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和共情,从而快速扩散。一个良好的形象和社会氛围需要长期营造,但可能会因负面信息的传播而在短时间内受到破坏。就像当前中国如一些负面舆论所描述的那样,国家形象仿佛在媒体上一夜崩塌。而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让十几亿人口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是世界上人口大国(超过 5000 万)中生活水平提高速度最快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4 年 4 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1.25 万美元,排名全球第 69 位,而中国医疗系统的综合服务水平在世界排名前 10 以内,远超人均 GDP 排名。然而,却有少数专家带节奏贬低中国的医疗系统,导致一些人产生错误认知。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受到不良舆论影响,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本质,将责任归咎于他人,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去攻击社会。诚然,中国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水平确实难以与发达国家历经几百年所取得的成就全面等同,存在的不足之处相对也更多。他们在政府管理、人民福利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确实比中国更为完善,中国要赶上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意味着中国人民不应看到发达国家生活的美好就心理失衡,觉得自己仿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看法本身就不是公平看待事物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