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消息,日本首相石破茂于4月14日明确表示,在对日美关税谈判中不会轻易做出重大让步,也并不急于达成协议。这一表态瞬间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将日美之间由来已久的关税博弈再度推至风口浪尖。
近年来,美国频繁挥舞关税大棒,日本作为其重要盟友也未能幸免。美国计划将针对日本汽车的关税提升至25%,同时提出“对等关税”概念,将相关税率设定为24%。日本经济结构中,汽车产业占据重要地位,每年对美出口汽车数量庞大。据相关统计,汽车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可观,其产业链上下游涉及数百万就业岗位。钢铁、铝等行业同样深受其害,这些产业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较高,美国关税的增加,使得日本相关企业产品成本大幅上升,出口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大量企业被迫削减产能,甚至部分企业开始考虑将生产线转移出日本,这对日本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日本民众生活成本上升,消费信心受挫。
石破茂(资料图)
在此严峻形势下,石破茂此番强硬表态绝非偶然。美国的关税举措已严重威胁到日本的经济根基,日本国内各界对此反响强烈,民众抗议不断,企业也纷纷向政府施压,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日本手中还握有一张重要底牌——持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一旦日本大规模抛售美债,美国金融市场必然遭受重创,国债收益率会大幅波动,政府融资成本急剧上升,进而对美国经济的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冲击。石破茂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一优势,试图借此在谈判中为日本争取有利地位。
面对日本的强硬态度,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抛出“先发优势”理论,声称率先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能够获得最优惠的条款,企图以此促使日本尽快妥协。回顾历史,美国在过去的贸易谈判中多次运用此类手段。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广场协议》便是美国通过类似方式,迫使日本在汇率等问题上做出巨大让步。当时,美国以所谓的“公平贸易”为借口,联合其他发达国家向日本施压,日本最终签署协议。此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经济泡沫迅速膨胀又破裂,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停滞。如今,美国故技重施,试图再次让日本就范。
石破茂(资料图)
日本也并非毫无准备。日本经济财政再生大臣赤泽亮正积极筹备赴美谈判相关事宜。在汽车关税问题上,日本试图争取豁免权,凭借日本汽车在质量、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日本汽车企业在美国本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等事实,据理力争。同时,日本也在考虑将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进口作为谈判筹码。日本对天然气能源需求较大,而阿拉斯加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对美国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这一领域的合作谈判,日本试图换取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让步。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强调汇率稳定的重要性,暗示在谈判中汇率问题将是一个关键因素。若美国在关税问题上过于强硬,日本不排除在汇率政策上做出调整,以缓解关税对经济的冲击。
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美国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广泛反对。德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纷纷表态,指责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日本在此时选择强硬对抗美国关税,更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声援与支持。日本汽车产业的全球产业链布局广泛,其在东南亚、欧洲等地也拥有大量的生产基地和合作伙伴。一旦日本因美国关税而调整产业布局,将会对美国相关产业以及全球汽车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欧洲和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市场和制造业基地,其态度也将对美日关税谈判产生影响。若美国在与日本的谈判中过于强硬,可能会引发欧洲和中国等市场对美国汽车及相关产品的负面反应,这是美国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石破茂(资料图)
长期以来,美日同盟被视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支柱。然而,此次关税争端却让美日同盟关系面临严峻考验。日本长期承担着驻日美军75%的军费开支,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提供了巨大支持。但美国却在关税问题上对日本毫不留情,这让日本国内对美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若此次谈判破裂,不仅会对两国经济关系造成重创,还将严重损害美日之间的政治互信,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
这场美日之间的关税博弈,结果仍充满不确定性。日本此次展现出的强硬态度,表明其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方面的决心。美国的“先发优势”理论能否奏效,日本能否在谈判中实现自身诉求,全球都在拭目以待。这一事件不仅关系到美日两国的经济利益,也将对全球贸易秩序和国际关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