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风雅与文脉承续我读《前辈风流——扬州耿家巷记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08 15:38:07

曾学文

陈含光、耿蕉麓题钟馗像

顾伯逵、戈湘岚等六位画家合作的《富贵耄耋图》

康雍乾嘉时期,扬州经济、文化发展臻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世家大族层出不穷,仅在郡城江都、甘泉,就涌现了顾氏、史氏、唐氏、汪氏、阮氏等名门望族,才士辈出。道咸以后,出于种种原因,扬州日趋衰落,渐渐失去了往昔的辉煌,不过古城的文脉不会就此中断,文人士大夫依然活跃,家族文化依然兴盛,保持着文士的风雅与风骨,延续着城市的文风与文脉。近代以来,扬州的大族,如寄啸山庄何家、小盘谷周家、测海楼吴家等,更是与时代同行、与国家共进,培养出一批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实业家、文学家。耿家巷的耿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不为大众所熟知,耿刘同先生的新著《前辈风流——扬州耿家巷记忆》就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耿家往事,披露了晚清民国时期扬州文化名流交往的细节,前辈风流,令人景仰。

耿家先祖原本居于山东东阿耿家山口,乾隆三十一年(1766),耿树初带领家人逃荒到扬州,先住翟庄,后迁至耿家巷,定居在此,繁衍生息,逐步壮大,成为一方望族。嘉庆年间,耿家与寓扬名士邓石如、包世臣等人交往,二人分别为耿家题“守素斋”“勤立堂”匾额,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后来,耿氏渐以行医为业,至耿耀庭,既继承家学,又受业于姜步庭等名医,精研医理,送诊施药,术艺精进,声名大振;他为人和善,医德高尚,尤体恤贫弱,对家境困窘者绝不取资,受人尊敬。行医之外,耿耀庭通文史、精书印,是臧谷的入室弟子,臧谷曾为其题“香藤花馆”匾额。耿耀庭之子耿鉴庭除继承祖传医学,精研文史,兼通金石考古、目录版本之学,留心乡邦文献,熟谙地方掌故。他先在扬州行医二十年,1955年受邀进京,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本书附录扬州学者江树峰所撰《扬州耿家巷记》一文,较为详细地梳理了扬州耿氏的历史渊源,颇资参考。

《前辈风流——扬州耿家巷记忆》的作者耿刘同先生为耿鉴庭之子,是当代著名园林专家、古建筑专家、画家,出生于扬州,长期工作、生活在北京。据其所撰《前言》,这本书是“缅怀扬州文化界先辈的回忆录”、是“以亲见、亲闻、亲历的视角,写家族长辈、扬州文化界前辈对我儿时呵护、教导、提携的实录”,书中所记的不少人物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有扬州人,也有外地人。如臧谷、陈含光,二人分别为晚清和民国时期扬州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坛宗师,与耿家渊源深厚。臧谷种菊、嗜菊,曾获《叶槑夫菊谱》上卷,他手抄下卷,并谓“世有真嗜菊者,愿举抄本赠之,以广流传”。后来,他得到了《叶槑夫菊谱》的全刻本,遂将“半抄半刻本”赠予耿耀庭,此书至今保存完好。陈含光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陈彝为同治元年传胪,曾任安徽巡抚,其父陈重庆官至武昌盐法道。陈含光诗文书画并善,为耿家题赠书画颇多,他还给抗战中罹难的耿府女杰耿汝诚作《贞烈耿六姑传》以表彰之,立碑嵌砌于耿家后院的墙上。

王少堂是扬州评话一代宗师,王派《水浒》的代表人物。耿刘同先生回忆小时候在祖父的寿辰听王少堂说书,生动而传神,还评论道:“扬州说书之所以名闻遐迩,王少堂之所以成为大师,在我看来,完全是语言的干净利落,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头绪梳理得丝丝入扣……没有传统不成,没有继承发展也不成。”罗尔纲和胡厚宣同为著名历史学家,与耿鉴庭素有交谊,书中记叙了罗尔纲来扬州调研太平天国史迹和胡厚宣来扬州参观史公祠之事,耿鉴庭均参与接待。著名画家戈湘岚与耿家情谊匪浅,和耿鉴庭有金兰之交,抗战胜利后经常来扬州,曾为耿家主人绘《八骏图》扇面,文中说:“祖父和父亲的藏扇都数以百计,出门手执一扇,不完全是为了扇风纳凉,而是一种儒雅的风范。”从中可窥见旧时文人的风采。许幸之是著名导演、画家,由他执导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本书所记为许幸之指导耿刘同创作画稿的故事,反映了艺术大师对同乡后辈的关爱与提携。陈从周是著名古建筑园林专家,曾多次赴扬州考察,由此结识了耿鉴庭和耿刘同,文中说:“因其(陈从周)在《苏州园林》专著中,于照片图版下多引宋词警句作图解,遂有‘扬州园林多诗意,而苏州园林多词境’之分别见解相询,得其首肯。”对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比较阐释,别出新意,见解独到。

书中更多提及的,是近现代扬州文化界的名人,尽管一些人在全国的知名度不算太高,但各有所长。画家虞蟾,字步青,曾在太平天国天京王府从事壁画创作,耿刘同先生通过对家藏虞蟾所绘山水扇面及臧谷题诗的介绍,加深了读者对这位具有特殊经历的扬州画家及其作品的认识。书法家卞綍昌是浙江巡抚卞士云之孙、闽浙总督卞宝第之子,工隶书,结体方正,笔意涵泳,格调高雅。他与耿耀庭的友情极深,耿刘同先生尊称其为卞十太爷,书中所附数幅书作,均为卞氏书法精品。画家鲍娄先擅花卉,精赏鉴,“其作品素淡精雅中寓有激情,平实稳健中犹显峭拔,可谓常看常新,非单以绘画技法临摹仿写所能传承”。余继之为园艺专家,擅长造园,是冶春花社、餐英别墅的主人,他亦精绘事,尤其是花鸟,超逸有致。篆刻家蔡巨川是耿家巷的常客,耿刘同先生对其极为推崇,认为“这种植根于中国几千年传统,又极富时代特色,而成于其刀下、笔下的灵动与拙稚,典雅与朴质,实在为同时代的享誉艺坛的大师们所不及”。其他人如富春茶社的创始人陈步云、画猴名家顾伯逵、篆刻家桑宝松、大明寺方丈能勤法师等,虽着墨不多,只一两桩小事,因系亲见亲闻,娓娓道来,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耿刘同先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品评,具有专业性和启发性。

扬州有“昆曲第二故乡”之美誉,在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作为雅部代表的昆曲于扬州频繁上演,盛极一时。耿家业余爱好昆曲,历经四世传承,耿鉴庭不仅喜欢昆曲,对扬州昆曲的历史与现状也有深入研究,书中收录其所撰《扬州昆曲丛谈》一文,文字凝练,内容全面,涉及昆曲在扬州的历史渊源、曲家创作、表演形式、演出曲目等,对耿家几代人与昆曲关系的讲述尤为详细,是难得的研究史料。

耿家家藏书画极丰富,书中精选了黄宾虹题赠陈含光的山水小品,耿雨轩撰、臧谷题识的《葬花图》,王振世诗并序手迹,耿耀庭自题诗句扇面《醉判图》,鲍娄先画赠耿鉴庭的《百龄图》,顾伯逵、戈湘岚等六位画家合作的《富贵耄耋图》,戈湘岚、林雪岩合绘的《华阳归马图》,耿刘同画、赵朴初题词的《共饮一江水》等,皆为精品,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历史价值。这些书画之前皆藏之秘阁,未曾示人,今可供专家学者研究、参考。另外,书中也选录了一些照片,如戈湘岚、林雪岩、耿鉴庭、陈含光的合影,扬州文化界耆宿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合影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身处晚清民国动荡之乱世,偏居一隅的文化人洁身自好,清心自持,既能坚守高尚的气节,又能意气相投、声气相求,抒发风雅的本性,这是值得大力弘扬的优秀传统。耿家巷见证了前辈的风流,《前辈风流——扬州耿家巷记忆》记录了文脉的承续,这些史料,是扬州这座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