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原(三百八十三)|岁月如歌

身边24小时 2024-09-08 16:19:15

岁月如歌

民师范八二级生物专业班毕业四十周年聚会感言

文/李玉德

惠民师范八二级生物专业班毕业已四十个年头了。四十年的人生沧桑,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回首过往,恍如昨日。当年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但如今,都已过天命之年,经历过风雨,阅读过沧桑,如今,“鬓发各已苍”,相聚再见,不由得感慨万千,“惊呼热中肠”。大家相见的第一刻,竟是那样地放纵、那样无拘无束地惊喊、打趣、戏谑、握手、拥抱……竟一时忘记了的年龄,仿佛又回到了四十年前的校园。彼此想说的话太多,有聊不完的前尘往事,有说不尽的离情别绪,道不完的喜悦与伤感。

今次聚会,我们班毕业四十周年的首次聚会,显然有些迟到,却也来之不易。三年前,策划聚会时,其理念是一个都不能少。可在建同学群时,79人的生物班只联系到了64人。几次拟聚,偏偏和疫情相撞,只能一拖再拖。待到了2024年8月24日真正聚会时,实际到会只有39人,整整少了40人,让人颇感意外和遗憾。相聚甚难,方显聚会的弥足珍贵。因为,毕业就预示着同学们再也不可能聚齐了。何况,我们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大半个旅途。如今,我们就像登上山顶的游客,总喜欢站在高处回望自己攀登过的路程,心里总会时不时地想起过去,想起过去的那些事,包括甜蜜的,苦涩的,乏味的,幼稚的。

我们1984年7月毕业。那时候,大都二十出头,想法简单,不在意人间冷暖,不知道情为何物。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生渐老,自然念旧。四十年的分别,也给了我们足够再会的理由。也许,错过了这次聚会就错过了一生。这不是悲观,这是现实。

四十年时光匆匆,四十年“雕栏”变色。但是无论多长的时光也改变不了人的本性,在同学们的心里,母校永远是母校,老师永远是老师,同学永远是同学。不论你腰缠万贯,也不论你手握重权,同学间皆无名利之争。虽人皆有个性,也许骨子里固有的那种清高从不驱使你去攀附什么,迎合什么,呼应什么,从不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但是,人活在这个世上,就一定要学会“随众”,很多时候需要这种“随众”心理来支配自己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会做人,学会处世。

四十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四十年的光阴已将我们变老。虽然,同学们为相逢的那一刻都做了精心打扮,“强要留住一抹红”,但毕竟时光早已在我们的身上刻满了痕迹。正如一首歌里所唱,“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虽然,我们扭转不了时光,但我们可以留住精气神,只要精气神在,心就不老,人就不老,归来仍是少年。就凭这份情谊,就凭这份精气神,就凭这份珍惜,这份感恩,我们只要还能相聚,就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其实,人活得就是一个心态。

四十年的时间,在人生的历程中已足够长。有句话说,人生很短,要懂得珍惜;人生很长,要懂得坚持。短的是向往,长的是磨难。四十年的时间,我们都经历了向往和磨难。向往和磨难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改变不了我们的初心。正是这种变与不变,使我们的相聚略显尴尬。见面的期待不言而喻,但见面后,依稀相认,可一下子却呼不上名字来。可当我们坐定,静下心来叙旧时,才发现你还是你,他还是他。容貌依旧,只是脸上挂满了沧桑。

中师生是一群失去母校的人。母校本来在惠民那座古老的县城里,那里有古城墙,古城墙上有个铁塔,铁塔下常有我们的身影。我们在那里度过了两年的时光,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同学聚会,本应在那里相见,去那个古老的小城看看,去母校看看。看看之前的教室,看看之前的桌椅,去寻找一下青春的足迹,睹物思人,睹物动情,以疗我们的青春之殇。可是,当我们准备回到母校,一睹她的容颜时,母校却不见了,易人了。就如鲁迅爱怜的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语气里不难体会到其伤感之情。我们和母校最末次的相见,大都已相隔了四十年吧!要说同学们不为此伤感,那是不可能的,只是隐忍不言而已。“梦里依稀离别泪,校门已换他人旗”。

就在我们彷徨的时候,山东航空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接纳了我们,教师教育学院的孔院长接纳了我们。孔院长不但到场到会,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明确指出,惠师已经合并于山东航空学院的教师教育学院,这里就是惠师学生的母校,就是惠师人的归宿,就是惠师人的家,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如今惠师虽然不在了,但精神尚存。而且其精神和理念在教师教育学院得到了发扬光大。当听到这里,同学们的心热了,沸腾了,激动了。母校已植根教育学院,这是十分值得庆幸的。

同学聚会,除了寻找青春的足迹,拜访母校,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感恩老师。借聚会之际,将老师请来,以表达学生的感恩之情。我们班的任课老师都是教育界的佼佼者。班主任是博学干练的李洪杰老师,专业课是知识渊博、任劳任怨的李光尚老师,还有年轻有为的朱晓燕老师、张秀芳老师,还有幽默风趣有学者气质的李松俊老师,还有……可老师们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大都没有到场,尚留遗憾。值得庆幸的是,李光尚老师来了。恩师虽已八十七岁高龄,但仍精神矍铄,当我和李和同学上门去接老师的时候,想不到老师竟一眼认出了我们。当老师见到同学们时,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高兴地直笑。我们的班主任李洪杰老师,看上去依然是那么的神采奕奕,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高兴中,老师即席发表了自豪真挚的讲话,老师的讲话被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打断。四十年后能够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这是人生之幸。随后,同学们都依次发表了聚会感言,每一位同学的感言都那么的情真意切,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的心。当“山青青”李爱萍同学的歌声响起时,聚会达到了高潮。想不到她的歌声是那么专业,“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到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简直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们今次聚会,恰如此歌,开遍了映山红;想不到张志华同学的葫芦丝是那样的悠扬婉转,和李爱萍配合的又是那样的默契。

当酒会开始时,同学们都端起了沉甸甸的酒杯,这是经过四十沉淀的酒杯,这是融入四十年的感情,情景交融的酒杯,这是饱含千言万语的酒杯,这是充满了祝福和问候的酒杯。首杯敬恩师,再杯庆聚会,三杯敬同学,杯杯暖人心。自由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到主桌向敬爱的两位恩师敬酒,祝福。更令人激动的是,李洪杰老师走下主桌,到每一个桌前向每一位学生表达了祝福和关爱。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老师竟能一一叫上名字来,这可是近八十人的班级,相隔四十年呀!可见,老师对我们班,对我们同学们的印象之深,关爱之切。这既是学生之福,也是老师之福。老师的举动,感动着同学们,感动着全场,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聚会,多亏了老班长徐怡祥同学主持大局,李和同学统揽全局,蒋维宗同学穿针引线,张相民同学甘为后盾,胡皎民同学强力执行,才促成了这次聚会的成功举办。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团支部书记王沛和同学向宴会贡献了所有的酒水。用班长的话说,我们不但这次聚会喝沛和同学的酒,下次聚会还喝沛和同学的酒,今后,凡是聚会就都喝沛和同学的酒。可见,虽历经四十年的风云变幻,我们班的党政一把手仍配合默契。所以,同学们应该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的付出,感谢他们的周到,感谢他们的任劳任怨。他们是我们班这次聚会最大的功臣。

我们是一帮特殊的人群,我们曾是民师。在我们人生迷茫的时候,在我们徘徊于高校门外的时候,是惠民师范向我们这群尴尬的农家子弟抛出了橄榄枝。使我们一夜间改变了命运,改变了人生轨迹。让我们的生活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充满了信心。所以,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更应该感恩母校,感恩老师。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如果没有惠师,我们的人生是不是还会如此闪光!

离别了四十年,牵挂了四十年。四十年前,我们走出校门,各奔东西,我们豪情满怀地步入渴望已久的社会,但现实的残酷丈量了我们的豪情,高深莫测的社会法则凸显了我们的渺小。

四十年,书香味已从我们身上散尽;四十年,“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壮志豪情已不复存在;四十年,青春年华定格在了那张视若珍宝的毕业照里……

分别四十年后,我们又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我们带着从未更改的牵挂来了,我们带着两年同窗的美好回忆来了,我们带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来了,我们带着飘荡在教学楼前响亮的歌声来了,我们来了!我们带来了曾经的琅琅书声,我们带来了曾经的花前月下,我们要再一次飞奔在操场上,我们要再一次就读于图书馆,我们要在周末的老宿舍里开怀畅饮……

珍惜四十年来的这一刻相聚吧!把四十年的牵挂寄托在歌声里;把四十年的祝福寄托给酒满杯满里。我们尽情畅饮,尽情高歌,道一声“珍重”!四十年匆匆,相会匆匆,相别匆匆!今此一别,不知何日再会。“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