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工作室下基层,老中医“仗义行医”惠百姓|黄埔杏林耀街巷

羊城派 2024-09-09 17:42:09

上午十点刚过,清爽的江风吹拂岸堤,阳光铺洒在干净的油柏路面。这是长洲岛平凡的一天,对于居民而言却是个“大日子”——推进医联体联动,爱心医疗进社区,这里举行着黄埔区中医医联体义诊活动。

“来这里看病方便极了!”在黄埔区长洲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已早早就排好了队,前来看病问诊的居民有序缴费拿号,不到十分钟就能与广东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张保国医生面对面交流,拿到一对一定制的药方。

医联合作,只跑一趟更便民

对于市民魏亮(化名)而言,医联体下社区义诊改变了他原本的窘境,赋予了他开启新生活的希望。

今年2月28日,66岁的魏亮发现自己连续咳嗽一周不见好转,夜间咳嗽加重,导致声音嘶哑,便前来长洲社区义诊看病。“这一周,我不仅咳嗽咳痰,还时常觉得胸闷,咳嗽剧烈时感恶心反胃,身体实在是难受极了。”

经过张保国的悉心诊断,魏亮被中医辨证为风寒犯肺,西医诊断为肺炎,因为病情重,张保国建议他住院治疗。然而,考虑到高昂的医药费,魏亮拒绝了住院的方案,要求门诊治疗。

“我们一家收入都不高,只想赶紧治好早日返工干活。”在被告知风险后,魏亮仍坚持以门诊治疗。因为病情重,门诊医生也给予重视,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保国回忆说:“我当时想让他住院,后来考虑到家庭经济条件,给他采取了中西医结合,中药为主的治疗方式,最后(病情)也好转了。通过这样医联体的活动,老百姓得到了很多好处,解决了很多问题。”

在地铁未通达之前,曾经的长洲岛医疗资源并不算充足。如今,黄埔区推进医联体建设,医院专家进社区,打通了岛上居民看病“最后一公里”。

“这里很近的,10来分钟走路就到了!我们岛上医疗点相对有限,街坊邻里都喜欢看中医,大家平时也都煲点汤、中药凉茶。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真的很好。”

长洲岛居民姚女士说,她平时血脂、血压比较高,因早些年的过度劳累,腿脚也落下了顽疾,行走不太方便。如今,在家附近的长洲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她就能享受到区中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大大节省了她去大医院看病的时间。

“张医生给我开了降血脂的方子。中药还是调理得会比较好,后续我也还会按照医嘱,继续做康复理疗,比如针灸按摩等。配合起来治疗,现在整个人精神舒服很多。”姚女士喜笑颜开地说。

望闻问切,用心行医三十年

像这样“走街串巷”坐诊问诊,对于黄埔区中医院的张保国而言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作为广东省基层名老中医,张保国深知基层中医药推广应用的重要性。

即便是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仍然坚持上岗,带徒培训、亲临坐诊,用博大精深的中医辨证为老百姓诊疗疑难杂症,用毕生所学的精湛医术造福一方百姓,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除了关心爱护前来寻医问药的病人,张保国同时还兼顾中医教学,带有学员4人,用“传帮带”的方式播撒更多中医造福百姓的种子。

“张教授非常细心细致,我们可能因为经验不足,对一些疑难杂症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这时都会请教他,他也会针对药方药理、结合中西医特性进行开方。耐心询问、辨证开方是我最大的收获。”一名学员医师说道。

“华夏国粹有中医,简便廉验入民心。吾辈后学齐努力,盛世传承耀其辉。”这是张保国对中医传承的感悟。他觉得自己虽然老了,但对社会还能发挥余热,帮助老百姓做一些事情,也帮助年轻医者提高诊断治疗水平,这让他非常自豪。

张保国说,接下来,他还将借助医联体平台,继续看好每一个病人,协同会诊研判治疗方案,在这个岗位上“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据悉,作为黄埔区中医医院的名医专家团队之一,张保国广东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通过系统传承研究,总结整理和传承张保国教授独特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提高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水平,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和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深化服务创新,中医医联体再焕新彩

名医工作室与基层义诊的“双向奔赴”,是黄埔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走向纵深发展的生动体现。黄埔区中医医联体的建设,便是该区中医凝聚发展合力的最佳见证与抓手。由黄埔区中医医院、黄埔区妇幼保健院、新龙镇中心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区内中医医联体单位构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黄埔区中医医院作为“龙头”单位,与9个基层医疗单位签订了个性化医联体帮扶协议,选派13名专家下沉医联体单位,通过举办“弘扬中医文化,守护百姓健康”为主题等义诊活动,共进行免费问诊、健康咨询超900人次。

下一步,黄埔区中医医联体将在西学中培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师承工作、彩色中医推广及治未病联盟等方面持续发力。

据悉,黄埔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建设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为抓手,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以中医药医疗服务为主体、产业和文化为两翼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得到了老百姓的充分认可。未来,该区还将聚焦“埔聚名中医”工程,打造大湾区医疗高地,为建设健康黄埔贡献中医药力量。

如何留住中医人才?黄埔区“中医药10条”明确对国医大师等中医药领域高端人才团队提供最高达1500万元项目资助;对单个中医药领域特别重大的国家级实验室给予最高5000万元建设经费补助,多项政策为国内首创。

黄埔中医药发展“三大体系、六名工程、九大项目”

黄埔区聚焦构建高品质中医药服务体系、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中医药文化传播三大体系,以中医药集市为纽带,以中医医联体为依托,以黄埔名中医馆为桥梁,系统建设名企、名院、名医、名馆、名药、名(产)品的“六名”工程,让中医药在百姓衣食住行全面开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黄埔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为落实“六名”工程,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拟推动一批头部企业,搭建一座中医药健康城,建立一个智慧中医体系,创新一批中药,建立一个全市院内制剂联盟,培育一批中医药膳食产品,推动一所中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名医,建立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博物馆)。

文|卢佳圳佘玲玲李娜

图|黄埔区中医医院提供

1 阅读:33

羊城派

简介:广东羊城晚报新闻客户端羊城派内容以及资讯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