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一个又一个短剧的爆火,争相入场的除了资方、从业人员,还有各地政府。
根据新黄河记者不完全梳理,仅今年上半年,已有郑州、上海、杭州、深圳等地针对微短剧推出扶持政策,力求将自身打造成微短剧产业新城。
在这轮比拼中,西安由于上下游产业集中、转型较早,暂时取得领先地位。据当地媒体报道,2023年全国微短剧超60%出自陕西;爆款产品中,也有八成的短剧由西安团队承制。因此,西安是名副其实的“短剧之都”。不过,随着更多城市开始扶持微短剧行业在本地落地发展,未来西安能否坐稳短剧第一城仍存变数。
西安的短剧基因
这两年的网络微短剧市场发展究竟有多迅猛?《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的研究报告》中载明,2021年,短剧市场规模为3.68亿元。到了2023年,市场规模陡增至373.9亿元,两年间增长就超过100倍。
另有机构预测,今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翻番,超过1000亿元。这也难怪引发了更多影视行业上下游从业者转型。而眼下的微短剧市场,西安无疑是背后最大赢家。
有一组数据可以印证,DataEye发布的短剧百强承制榜显示,今年上半年TOP100的微短剧制作公司中,西安占比22%,排名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是鼎鼎有名的横店所在地金华,以及郑州,分别占比14%。就今年上半年而言,西安上榜的短剧超过300部,投流超16亿。
影视行业从业人员云强(化名)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解释,投流是西安短剧火爆出圈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他回忆,西安短剧制作公司很多由广告公司转型而来。此前,这些广告公司多是一些爽文小说类APP在短视频平台的广告承制方。但几经合作下来,他们发现虽然引流效果不佳,反倒是视频广告本身播放量巨大,自此,最早的一批广告公司便开始转型专门拍摄爽文题材的短剧,而此前长期从事信息流素材投放的经验加持,也让他们尝到了“甜头”,比如西安丰行、西安匣子等承制方前身都是信息流广告公司。
西安的短剧基因还体现在影视产业的成熟度上。据介绍,当地电视台在2005年就曾推出一档名为《百家碎戏》的栏目,征集以老百姓身边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要求在30分钟以内能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有趣的是,这与如今短剧的“碎片化”传播理念不谋而合。
数据显示,先后参与过节目制作的影视团队超过200个,加上最高50%淘汰率的高标准,以及多年沉淀下来的演员资源,这才成就了西安在短剧赛道的“一飞冲天”。
多地“真金白银”扶持短剧产业
前述影视行业从业者告诉新黄河记者,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取景地众多,加之多家信息流广告公司转型早,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这也让“短剧之都”西安有了先发优势——体系成熟,更低的成本能有更高的产出。近日,西安某影视基地负责人向媒体透露,日常能看到5至8个剧组同时开工,工作时长在11小时左右。
但想要持续保持住领先优势,政策方面的引导必不可少。新黄河记者也注意到,为促进西安微短剧产业集群的发展,当地有关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西咸新区、未央湖等板块的短剧制作基地相继成立,不过还没有看到市级层面对于行业扶持的政策出台。
上海、杭州、郑州等地已经先行一步出台了鼓励性文件。今年5月,郑州出台《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征求意见稿)》;6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重点发布《关于上海促进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并设立了5000万元的产业经费。
8月29日,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布《关于促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优秀剧本创作、鼓励来深圳取景拍摄等12个方面,全方位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同时提出将统筹市区财政资金8000万元,引导社会资本组建超过2亿元规模的投资基金,着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华南地区微短剧产业发展高地和出海基地。
奖励也是实打实的,具体而言,深圳对首次纳入规模以上统计的网络微短剧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营收增速达标的网络微短剧企业,按其上年度营业收入增量的1%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在深圳取景不少于5处并充分展现城市形象或推广旅游的网络微短剧,最高可提供200万元资助;组建网络微短剧服务中心,支持建设运营网络微短剧产业园区(基地),对达到建设要求的园区,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资助。
政府出面、扶持政策出台,毫无疑问会强化产业链条完善,促进产业发展。未来哪座城市能成为短剧新王同样尚未可知。不过也有人担忧,“未来是否有更多城市跟进扶持,短剧基地(产业园)会不会变成下一个电商园?”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各地政府在政策“扶持上马”前,须充分考量本地现实状况,否则待风口过后,没有产业只剩“鸡毛”。
网红如何长红?
爆款是“卷”出来的,这已成为短剧行业的共识。根据媒体援引西安丰行创始人李涛的说法,做短剧近3年,以“一周之内消耗值破1000万元”为标准,丰行在去年2月才真正迎来首部“爆款”,此前半年拍的六七部短剧全“扑”了。
云强直言,去年听说西安做短剧的同行赚钱的时候,他也曾想过把公司主业转到短剧拍摄制作上,但打听一圈下来觉得风险还是太大。“现在爽文的题材无非是‘霸总’‘爽文’之类的,无论找现成的小说还是重新创作剧本,成本都不低,”而且现在短剧内容同质化严重,“10部剧里可能都出不了一部爆款,现在作为资方也都很谨慎。”
他提到了去年爆火没几天便被下架的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据了解,这部短剧上线24小时内就吸引了近2000万元的充值,不过在仅过去5天,其就因“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被各大平台下架。“据我了解,也就是在那个时期,还有一大批已经拍完的短剧被禁止上架,最终以资方亏本收场。”
在云强看来,如何让短剧从“网红变长红”,是当下横亘在行业和从业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同质化太严重了,现在行业的繁荣也不见得全都是好事。”他认为,正能量短剧或许是短剧市场可以尝试的一个突破点,“我个人很喜欢《逃出大英博物馆》,也有流量,与其大家都在‘爽文’‘霸总’的赛道卷,不如试试不一样的题材,《逃出大英博物馆》也证明了这条路能走通。”
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期间,多名政协委员就曾对短剧行业的良性发展提出过建议。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张凯丽提案建议,应加强微短剧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设立相关评奖机制,“让大流量成为正能量”。此外,针对短剧存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也建议道,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加强监管,多方协调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就行业的短板和问题提供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