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泸县: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金台资讯 2024-09-10 11:54:54

近年来,泸州市泸县立足大城市周边县城定位,按照“营城创新、宜居宜业、城乡一体”工作思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聚力城乡建设融合构建功能互补的空间格局

规划编制一体化。以“双评价”“双评估”为基础,统筹生态保护、农业发展与城镇开发,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统筹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布局,将全县划分为6个镇级片区和70个村级片区,构建形成“两核引领、两星示范、两片协同”的县域经济地理格局。目前,镇级片区已全部规划,村庄规划暂时编制11个,涉及20个村。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为乡村产业发展预留建设用地指标2100亩,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3.6%。

基础设施便利化。县城西进东拓,“一横一纵、半环相扣”城市骨干路网构建成型,县城建成区面积近2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突破20万人,全县常住人口7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3%。镇村面貌日新月异,实现省级以上卫生镇全覆盖。大力实施供水、供电、供气、道路改善“四个全域”工程和“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在全省百万人口大县中率先实现“社社通”水泥路和“村村通”公交,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集中供水、供气管网、通信网络信号和广电光纤宽带实现镇、村全覆盖,5G信号覆盖县城主城区和各镇街场镇,农村唯一居住土坯房全面消除。

人居环境优质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重点突破、组团发展”的工作思路,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建设“一圈一带”,让百和东岳、海潮红合等村示范先行,由点及面推进“千万工程”,创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9个,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达标村63个。全力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实现全覆盖,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5%,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达8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7%,黑臭水体得到全面净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推动乡村绿化、美化、亮化。积极推行“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加力产业互动融合打造协同共兴的产业体系

突出以绿色食品为纽带的三产融合。依托中国原酒之乡的品牌优势,围绕让农民更多分享白酒产业增值收益,在方洞、喻寺、百和等镇打造万亩高粱—油菜示范园,种植酿酒专用红粱13万亩,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逐步形成酿酒高粱产业基地“百里示范长廊”,亩均纯收益1084.8元,辐射带动2.3万人就业,促进增收1.4亿元,参与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县22%。积极探索以酒庄为载体,以国企平台盘活全县存量酒企,集白酒原料种植、酿造、存储、体验、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酒旅融合模式,努力打造特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

突出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农文旅融合。发挥农业大县、文化大县优势,构建以粮油、生猪、龙眼、水产为主导,以冷链物流、无害化处理为配套,以省五星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载体的“4+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3年粮食产量55.3万吨,生猪出栏103万头。依托龙桥、龙舞、宋代石刻等“十大国宝”,就地转化利用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文化资源,建成国家二级宋代石刻博物馆、屈氏庄园博物馆、国家4A景区龙桥文化生态园等,形成“园中园、园中馆、园中景”等农文旅联动发展模式。

突出以农村电商为载体的线上线下融合。以建设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打造集孵化培育、电商培训、电商创业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园,围绕泸县酒类产品、农特产品等“上线进城”,为泸县企业、创业者的电商培育、发展壮大提供场所和服务,入驻电商企业和创客150余家,成功培育孵化转型企业42家,涌现出“泸县钦云电商”“泸州龙城电商”“四川品赛电商”等一批优秀电商企业,获评全国供销社电子商务示范县。

着力民生事业融合强化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

龙头引领优质教育普惠发展。发挥泸县二中川南名校的龙头效应,探索“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普高、初中、小学、幼教教育共同体18个,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结合县域镇级片区规划,试行“学区制”,设置云龙、兆雅、玄滩、喻寺、牛滩五个教育学区,实现管理共生、教师共享、资源共建。

创新探索医疗卫生提质发展。接续开展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建成以县医院、县二人医、县中医院为核心的“品”字形县域医共体,初步形成10分钟村级、20分钟镇级、30分钟县级医疗服务圈;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创建,打造省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现有“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9家、基本标准11家;持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成立9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累计建档74万人,建档率为96.7%。

品牌促进就业服务优先发展。依托“中国建筑之乡”品牌优势,探索以需求为导向、产业为牵引、人才为支撑的建筑产业“一总部三基地”转型升级之路。依托泸县建校、建筑行业协会、建筑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载体,探索“教培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培养“龙城建筑工匠”,加快建设“西部建筑工匠城”,为全县近17万建筑劳务从业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保障。

多元布局一老一小均衡发展。以中心镇、中心村为重点,片区化集约化布局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目前,全县共有公办养老机构22家,民办养老机构4家,设置床位3366张,收住老人1922人。依托县级“优生优育服务指导中心”“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与托育机构建立“一对一”网格化服务体系,提升托育机构规范化运营水平。目前,全县共有托育机构66家、托位3040个,每千人口托位3.97个,普惠托位3040个,占托位总数的100%。(曾佐然)

0 阅读:4